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五百四十三章 和买

锦衣为王 淡墨青衫.QD 1604 字 2022-09-20

皇帝都是这种认识,下面的人更是变本加厉了。

有明一代,苦害商人最多的倒不是那形同虚设的商税,明朝就没有收得起商税来。明明是海外贸易繁盛,全世界最少三分之一的银子流入中国,江南一带的大商人富可敌国,官员士绅都肥的流油,国家朝廷却是穷的要饭,这样的奇葩情形也就是在明末那个特殊的时期才会出现了。

在明初,商税也是瞎糊弄,皇帝的用度更多的是各地的实物贡赋。比如宫中用的米,各种各样有十数种之多。

光禄寺自己就有大量的牧畜,用来支应宫中的用度。

柴炭什么的,也是在京畿各地规定地方入贡,有专门给宫廷烧炭的地方,年年入贡,一次数万斤不等,宫中一年用炭少说就得几百万斤,折成银子,一样不少了。

贡缎布匹什么的,样样也都有,在江南还有宦官管理的织造衙门,专门给宫内织造绸缎等日用品。

但偶有一些不足,皇帝就会叫宦官到京城各类铺子里去和买。说是和买,但就是如成祖皇帝所说,生意人也是仰沐圣化,做生意发了财,皇家要用点东西,还敢装大头不给?

有此政策,大明这近百年来,除了固定的实物贡赋地点之外,京城里的铺户也是宫廷用度的重要来源之一。

张佳木在这一次事变过后,废崇文门关税,城内物价为之一低。

最近锦衣卫的总务调查过了,城中物价明显趋低,最为明显的,就是鸡猪鸭鹅等肉类,还有城外鲜鱼的价格,时蔬的价格,都比往年低了三成。

宦官收取的关卡税银一年不过十万左右,但扰民之甚,苦民之甚,罢了一个恶政,惠及城中百万生民,光是这一项,张佳木声名就扶摇直上大受好评了。

这件事,不光是百姓高兴,就是勋戚大臣和文官集团,私下议论起来,也是夸赞张佳木有魄力,有能耐,想到这么一条办法来在最短的时间内稳住了人心,安定了局面。

文官们迂腐,而武官和勋戚们更多是在想着张佳木在皇帝面前的影响力,当然,还有他的手腕和魄力。

这一次明显是卖了宦官集团,摆了宦官们一道。有明以来,除了洪武那三十多年,宦官们真的只供洒扫,到建文年间,宦官们就不甘寂寞了。

靖难之役,更是宦官们给当时的燕王提供情报,告之南京空虚的消息。结果靖难的胜负点就在宦官们提供的这一条有用的情报上了。

由此来看,成祖皇帝对宦官的信任和重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永乐年间的郑和等人,到仁宣和正统年间,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已经成为文官和勋戚之间的第三个庞大的势力集团。

在王振年间,这个新兴的政治集团甚至凌驾于武官和文官两大系统之上,成为左右天下局面的第一大势力。

当时不少人都不知道,终大明二百余年,宦官将成为皇帝制约外朝的工具。后人常说东汉、唐、明这三朝是宦官为祸最烈的三朝,但平心而论,宦官虽为害颇多,但只是皇权的延续,而不象东汉和唐一样,宦官势力是比皇权更加强大,甚至废立皇帝也由这个集团决定,甚至可以弑杀不合心意的皇帝,再扶立新君。

明朝的宦官势力也有发展到坐大的过程,但无论如何,再红再强大的宦官,只要不合皇帝的心意,说换便换,说杀便杀,这是因为大明的宦官是依附在皇权之下的,所以只要主人不喜欢了,杀一太监,直如杖杀一个不听话的奴才,或是直如杀一条狗一般。

在最近的政治斗争中,明显宦官们不得皇帝的欢喜,或是说,皇帝觉得在现阶段可以压制一下宦官势力,所以张佳木的条陈奏一条准一条,禁崇文门关税是一条,接下来,便是禁止和买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