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吏部尚书之争(上)

盛唐风流 凤鸣岐山. 1578 字 2022-09-18

……

李弘这么一开了头,阎立本等一众亲近太子的官员们自是纷纷而上,到了末了,不少中立的朝臣也都奋勇而出,一时间劝谏之声响得个此起彼伏,好不热闹,然则武后却始终不为所动,丝毫表示都没有,只是静静地听着。

“咳咳。”

一片噪杂中,白发苍苍的许敬宗慢条斯理地再次走到了殿中,假咳了两声,似乎在清嗓子一般,可对其畏如蛇蝎的群臣们却立马就此安静了下来,而许敬宗也没去理会群臣们的闪烁之目光,对着武后深深一躬,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启禀皇后娘娘,老臣以为周王殿下虚怀若谷,明大义,识大体,实可称得我辈之楷模也,老臣感佩不已,只是老臣以为周王殿下言中之比喻略有欠妥处,夕,魏相进谏皆直指弊端,乃逆耳之忠言也,今,刘尚书所言却是诬人清白,岂可同日而语乎,周王殿下固然量大,不予计较,然,朝廷的体面却还是要的,此老臣之愚见也,还请娘娘圣裁。”

“嗯,许相所言乃老成谋国之道也,本宫深以为然。”许敬宗话音一落,始终默不作声的武后脸上立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嘉许了一句,而后,面色突地一肃,眼神锐利如刀地盯着跪伏在殿中的刘祥道,寒着声道:“刘祥道,尔可知罪?”

完了,这回是彻底地完了,先前李显站出来畅畅而谈之际,刘祥道原本死灰一般的心已是稍稍活络了一些,可待得许敬宗的进言一毕,刘祥道心中刚升起的一点点希望也就此破灭了个干净,知道自己怕是过了不了眼前这道坎了,哪还敢强辩,只能是磕头如捣蒜一般地哀告道:“皇后娘娘息怒,老臣知罪,老臣不该酒后妄言,老臣知罪了。”

刘祥道保不住了!李显只一看这架势,便已在心中下了个定论,虽说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可一见到刘祥道那苍老憔悴的样子,李显心中还是没来由地滚过一阵难受与不忍,再一看太子满脸的悲愤状,似乎又要站出来为刘祥道撑腰,李显登时便有些子急了——这会儿要是太子真冲动起来,闹不好就得被武后抓住小辫子,一顿狠削之下,太子的面子、里子怕是都得掉了个干净,这显然不是李显乐意见到的结果。

“启禀母后,儿臣尚有下情禀报。”

不待太子出列,李显已抢先发动,对着武后一躬身,高声禀报道。

“哦?显儿还有甚要说的么,那就说罢。”武后几次三番地被李显搅了局,纵使再能隐忍,脸色也不太好相看了,只是这等朝议之际,她就算再不愿也不能强行阻止李显的发言,只能是冷漠地抬了下手,淡淡地回了一句,话音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寒意。

“启禀母后,此事起因牵扯到儿臣,若是重处刘尚书,天下人该如何看儿臣,为儿臣之清誉故,还请母后从轻发落于其。”李显虽被武后看得心里直发毛,可还是强自镇定了下来,不亢不卑地进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