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必要的教训(四)

盛唐风流 凤鸣岐山. 1692 字 2022-09-18

一见李显这副模样,林奇心里头立马就咯噔了一下,涌起了股不太妙的预感,有心不答,可这等场合下却也轮不到他林奇保持缄默,只能是讪笑着含糊了一句。

“嗯,那就好,林御史欲效仿上官老大人为直臣,此好事也,小王甚是感动,好,甚好。”李显赞许地点了点头,很是夸奖了林奇几句,只不过这话在这等场合下说将出来,味道似乎有些子不对劲,毕竟上官仪被贬的真正原因满朝大臣都心中有数,说林奇要效仿上官仪,岂不是在说林奇也打算跟武后唱一唱对台戏么。

“啊,这个,这个……”

林奇的政治智商并不算太高,可其既然能得李贤看重,自然不是傻子,一听李显此言说得蹊跷,不由地便为之语塞,叽叽咕咕地说不出句完整的话来。

“太子哥哥,臣弟以为刘尚书所言甚是,林御史所言也颇有道理,既如此,强要争出个高下来似有不妥,不若将两种意见皆列明于本,表奏于父皇,由父皇定夺好了。”李显没再理会林奇,潇洒地一转身,对着李弘便是一躬,拱手建议道。

“嗯?”李弘原本正乐呵呵地看着戏,这冷不丁一听李显居然打算将矛盾就此上交,不由地便是一愣,再一看李显正眼珠子转悠个不停地对着自己使眼色,心中一动,已明白了李显的真实用心之所在——上官仪的谥号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只要这谥号是褒义的,那便足够了,只消抢在高宗那头下旨之前递交上去,那便足可以将武后一军,既然如此,与其在此地浪费时间与精力去跟林奇斗嘴,倒不如顺势将矛盾上交,如此一来,该头疼的便是武后了,只因林奇所提出的这个谥号同样不会令武后满意,很显然,这么一整之下,李贤欲通过争议来示好武后的戏码无形中便被削弱到了极致,道理很简单,一个无法在朝堂上牵制住太子的亲王又能有多大的用处?

“七弟所言甚是,就这么定了也好,刘爱卿,尔之意下如何?”李弘一想透了事情的关键,不由地便笑了起来,先是下了个定论,而后将目光投向了刘祥道,笑着问道。

“殿下英明,老臣别无异议,事不宜迟,老臣这就将朝议之详情列明奏本,急速交由陛下定夺。”刘祥道乃官场老鸟了,心思自然是灵动得很,比李弘更早便想通了其中的关窍,这会儿见李弘问自个儿的意见,心中早就笑翻了,好不容易才强忍了下来,一派恭敬状地回答了一句,顺势将套在林奇脖子上的绳子又更抽紧了一把。

“嗯,有劳刘爱卿了。”李弘先是安抚了刘祥道一句,而后也不去理会站在一旁尴尬无地的林奇,环视了一下殿中诸臣工,言辞恳切地问了一句道:“诸位爱卿,此事便如此行了去,不知诸公可尚有别议否?”

“殿下英明!”

李弘都已经将事情定了调了,诸臣工还能有啥可说的,即便是那些个武后一党的官员们心中有所不满,可没有武后这个主心骨在场,他们也不敢当庭跟李弘这个监国太子对着干,于是乎,大家伙除了躬身称颂之外,哪还有旁的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