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第一届世界大学生人工智能赛车竞速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pri全队上下早早抵达赛车场。
一进场馆,迎面不断闪过年轻人欢笑兴奋的脸庞。那是他们的对手——来自各个国家的大学生们,穿着各自队伍的t恤衫,一眼就能分辨是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学校。
pri的t恤是红色的,几道蓝色白色的火焰飞舞其上。当初做t恤时不是均码制作,设计师设计,一个个登记尺寸。
杜若还暗暗吐槽景明,说这种事他也要计较。
李维反问:“你看他这个人,从头发丝儿到脚趾头,哪儿不计较?”
而今到了现场才发觉,同样都是t恤,他们队走在一堆普通文化衫之间,格外有气势。
杜若从场馆走廊上经过,眺望户外。
尽管天气炎热,但现场观众不少。
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大学生,业界精英,汽车爱好者,科技爱好者,挤满了赛道旁的露天看台。
媒体区更是长枪短炮,各国记者严阵以待。
赛场内,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和授权转播方正在调试航拍无人机。
赛道弯弯曲曲,用尽空间。看台能够覆盖的观看领域是15公里,剩下的35公里延伸到远方,需通过现场大屏幕观看。
众人从场馆下到停车场,24辆无人驾驶赛车整齐停放在各自的位置上。
杜若偷摸摸扫一眼其他队的赛车。
很多车出于功能性考虑,成品像个光秃秃的机器人,或是简单覆上黑漆漆的外壳。
当然,也有部分赛车精心装饰了外表,涂了彩漆,画了团队标识。比如美国的ad队的黄车就光彩照人。
可如果要选一辆最为漂亮夺目的车,非他们的pro1莫属。
他们给车前做最后检查时,不少其他队伍的人投来好奇的目光。几个来自德国的金发碧眼的小伙子跑来跟pro1合影,不停地夸aazg!
杜若见到这景象,小声嘀咕:“还是你想的周到。”
景明哼哧一声,道:“比赛不是在发令枪响那一刻开始的。那时才开始,就迟了。”
比赛临近,观摩的拍照的都回去各自车位。
pri分在下半区f组,第六组出场比赛,所以有一段休息时间。
各组车位上都有休息座椅和小屏幕,后出场的人能通过电视看到比赛现场。
主持人正致开幕词,堆砌各类慷慨激昂的词汇。
镜头扫过栏杆外的观众席,炎炎夏日,人山人海。
何望笑:“操,这么多观众!”
队员都笑了,既紧张又兴奋。
杜若:“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看。”
万子昂:“当然会有这么多人来,这可是人类科技的未来。”
正说着,a组的三辆赛车出场。
户外赛车场上,观众席里一阵欢呼。
停车场里却安静下去。
每队都聚集在各自的休息区,盯着屏幕,观察对手的实力。
a组三队是美国的ad团队,英国的gw车队,和中国的无上车队。
三辆车风格差异巨大,美国ad的车黄色喷漆,炫酷程度和pro1有一拼;英国的普普通通,黑色机身;中国那个外形朴素节俭,甚至有点儿丑。
三辆车慢慢行驶到起跑线上停好。
景明摸着下巴,无意识说了句:“我们这个要输。”
杜若:“为什么?”
景明:“车身比例不对,阻力大,看他这个设计,一个发动机?动力不足,速度绝对提不上来。”
电视里,停车场外,同时传来主持人高亢的声音:“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现在,我们的第一场小组比赛即将开始!……请工作人员撤离赛道!……让我们将现场交给裁判!”
里里外外,鸦雀无声。
突然,一声枪响。
三辆无人驾驶赛车瞬间加速冲离起跑线,ad赛队的黄车更是在一瞬之间就将两辆车甩在身后,绝尘而去。
停车场内观赛的参赛者们俱是心中一凛:太快了!
不少大学生脸色都变了。
ad真的太快了!前15公里的跑道极度曲折来回,尚能在俯拍镜头内看到三辆车。可后边35公里是绵延车道,黄车冲出15公里后,镜头就再也无法同时拍到三辆车。直到黄车跑完5公里,返程时和对手相对而过。
景明盯着屏幕上方的数据表看,车速一路从167k/h飙到286k/h。
杜若不自禁双腿打颤,自我暗示:“我们的pro1也能到这个时速。”
李维隐忧:“但时速越高,难度和危险越大。”
景明:“它也同理。”
黄车果然率先冲过终点,2分42秒。平均时速约250k/h。
景明:“我们在决赛的对手就是这个了。”
杜若起先怀疑他是否判断过早,但很快发现,上半区的另外9辆车成绩都没有好过2分42秒。
ad在小组赛就尽显霸主气质。
而意外的是,上半区接下来的三组比赛分别都出现了车毁事故。
b组比赛时,两辆车高速相撞,同时报废;
c组一辆赛车自己撞出边界,毁损惨重;
d组一辆赛车自燃。
形势严峻,小组赛战火已火速烧到下半区。
朱韬走向pro1,诧异:“怎么都这水平?基本功都没过就跑来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