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众人心中气闷不已,但此时也再不敢表现出不满和抗议。再说,如果红薯土豆真如新君说的那般,亩产量在几千斤,并且种植不挑土壤,耐寒耐旱,那确实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要知道,让百姓真正填饱肚子,是目前各国统一烦恼的头等大事。

这般一想,朝中臣子心中好受了许多,也隐隐有些期待,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更为强盛富足呢?

至于公立私塾这件事情,朝臣们虽不敢过多抗议暴君,但却碍于国库财力有限,也委婉的提出了不少意见,总之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我们不是不同意,而是国库真的没有钱啊,大王!

这点殷禹在看过国库财力情况后并没有生气,大臣们没有说谎,多年来老秦王一直着力发展兵力,国库一半以上的财力都投入到了军队当中,确实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其他基建行动。

不过这种情况他们也早有预计过,所以开办官府公立私塾的钱,殷禹已有对策,

“目前公立私塾的主要任务只是扫盲百姓识字,不需要太多先生,孤准备推行古秦文,这在澧城之地已经实践过,古秦文的推行效果非常好,所以师资力量众卿不需要担心。主要是公立私塾的学堂修建,所需钱财……从郭、曲、廖三大士族的抄家金银中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众卿觉得如何?”

那自然是好!三大士族被收拾,可抄了不少金银财宝出来,如此不动用国库存款,自是好的。

只是……“这些财宝也只够支撑公立私塾的开办,大王说的这种私塾想要长久办下去,日后每年国库仍旧还需投入巨大财力,对我秦国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朝中的蛀虫基本都被杀光了,剩下的臣子暂不说其他毛病,至少都有‘干实事’这个优点,对新君政策思虑良多。

别看表面秦国很强盛,实际上还是穷得很,七国鼎立数百年战争不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自然不可能太发达,所以各国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半都是靠赋税,经济能力着实有限。

“大王,以臣等看,这个公立私塾开办可以,但是却不能完全免费,大王虽然仁心为民,但我们国力终究有限,还请大王多多考虑,凡事切记不可操之过急,还是徐徐图之更佳。”

众臣恭敬建议。

这般态度让殷禹很满意,总算现在留下的都不是只吃饭不干活的,暂且都还能可用。

殷禹朝唐钰点头,示意他说话。虽然唐钰身份是男后,按理后宫不可干政,但规矩是人定的,现在秦国他说了算,自然不会让唐钰留在后宫干瞪眼。

而且公立私塾是唐钰提出来的,具体细节他来解释更清楚。

见到殷禹的动作,众臣心中虽然对唐钰不屑,但面上还是十分恭敬,看向唐钰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