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第 152 章

“老板,咱们小年要不要做点糖瓜?”一位家政部的员工向刘嘉提出建议。

“小年?哪天?”

这位员工惊讶地睁大眼睛,世间竟有人不知道哪天是小年?

她回答:“腊月二十三啊,就是明天。”

一旁有另一位员工听见了,疑惑道:“不是腊月二十四吗?送灶王爷上天呀。”

“你们灶王爷上天这么晚?我们家是二十三。”

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几位加入讨论。

操着金陵口音的女员工疑惑:“小年不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吗?”

“我家是腊月二十四和正月二十九。”

一个说着西南官话的男员工抓了抓脸:“可是我家一直过的是正月十六。”

最后大家一起看着刘嘉,期待老板的裁断。

刘嘉对小年毫无概念,只听说过这个名词,从来没有参与过,反正国家不放假,公司不给过节费,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食物要吃,该上班还是得上班。

凡是不放假的节日,就视同与我无关。

至于灶王爷,记得以前说如果烧的柴不干净,就是对灶王爷不敬。

后来烧的都是煤气天然气,还有电磁炉,不知道灶王爷挑不挑。

灶王爷可能也只能对火力发电指指点点,对水力和核能发电他还能挑个啥出来,都不是同一个业务范围。

刘嘉默默地看着员工们为争论谁家才是正统小年而叽叽喳喳个不停。

“我们要充分尊重各个地区的风俗,但是也不能全都过,所以,咱们采取民主集中制,投票决定。”

大家兴冲冲地搓着手,准备为心中神圣的小年投下庄严的一票。

还没开始,刘嘉先说:“如果定了小年的话,咱们就在那天做糖、包饺子,再发点过节费,回去给家里的亲戚朋友也捎带上点节礼。”

“哦,那就定腊月二十三吧!我没有意见。”先前那个为了腊月二十四高声疾呼的人大声说。

其余说腊月二十九,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的人也纷纷点头赞同:“我还从来没有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想感受一下。”

刘嘉笑笑:“那就这么定了。”

感受什么感受,不就是想早点吃到饺子拿到过节费么,要是他们脑子再灵活一点,只怕就要说祖宗成法为何不可变?咱们巴黎地区宣布,今天就是小年!

过小年祭灶这种事,以前只在华人圈子里流传,外国人他们不理解,只是好奇的看看,华人们也不在乎:洋人懂什么,咱们的节,关他们什么事。

刘嘉则不这么认为,什么叫文化侵略,就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让人觉得这个文化的东西很好很美很强大。

圣诞节和圣瓦伦丁节关中国人什么事,到后世还有几个人记得十月十五还有一个下元节?但是有几个人不知道圣诞节和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

固步自封的□□上国思想早在乾隆朝之后就应该被摒弃了,偏偏一直到后世还有人觉得蛮夷不懂就不懂,我们何必跟他们费劲。

结果被迪斯尼和漫威赚得盆满钵满。

舆论阵地与权力一样,不喜欢真空,一旦有人退让,就一定会有人挤进来。

刘嘉的打算是有机会就先宣传一点,能传达到一点都是好的。

总比让傅满洲先下手为强的要好。

原本只是一个洒扫送灶王爷的小节,刘嘉打算干脆做大,虽然时间不多了,但是也总比没有的强。

小年也可以放烟花爆竹喜庆喜庆,刚好前几天水晶宫烟花公司把修改过一版的烟花运过来了,请刘嘉试放。

法国人对灶王爷,保家仙之类的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都会幻想身边会有一个朋友跟他说话陪他玩。

刘嘉决定就按“陪伴幼童成长的家中小精灵”做为宣传切入点,把灶王爷设定为可可爱爱的小男孩形象。

其实她很想设定一个英俊青年,但是,嗯,也要考虑到家中男主人的心情。

老婆对着挂着墙上的纸片人发花痴这种事情,不是所有男人都能接受的。

手工坊以前就做过玩具娃娃,这次就是在玩具娃娃的基础上改改五官的画法和衣服的模样。

在生产流程上没有任何的挑战性。

刘嘉想做一些看起来传统,但又不是那么传统的服饰,以便让法国人也更容易接受。

阿牙不愧是“只要给我原版,我就能复制出一样的”神人,脑子里装着一个巨大的资料库,他从汉代使用的纹样开始,跟刘嘉一一说与现下法国人能接受造型的款式有哪些。

最后定了一款看起来很是成熟早慧又稳重的宝蓝色做为主色调,宝蓝底色上配着浅色系的暗纹,饰以金色的云雷纹滚边,比较符合现在法国人对“上流”“高档”的品味。

老一辈华人里自然也有看不惯的,说神仙就应该是大人,小屁孩一个,怎么能担当大任,衣服也不对,神仙穿的衣服就应该是花花绿绿,看着就喜庆,宝蓝色也太暗了。

刘嘉一点都不在乎,反正他们本来就不是自家的客户群,当然,该有的解释还是有的。

“灶王爷那是什么人,那是神!神想变大人就变大人,想变动物还能变动物呢,法相千千万,我把他做成小孩,他没来找我投诉,就说明他同意了。

灶王爷的任务是什么,是监察家里有没有人作奸犯科,既然是监视,就应该暗中行事,穿得太花哨,走哪招摇到哪儿,他还怎么暗中监察?上天言好事的时候,他自然会换上好看的衣服。”

刘嘉顺便还推出了各种鸡造型的小摆件小挂件小贴纸,讨巧地设计成法国人也非常接受的“高卢鸡”风格。

法国人一看,中国人的生肖神里居然也有他们的鸡,忽然就生出了一种亲切感。

有些公司里的法国人和中国人一直都没什么往来,平时也聊不到一起去,现在他们就多了一个由头,好奇地打听鸡在中国是一个什么地位,聊着聊着,感情就近了。

灶王爷有了,没有土地爷怎么行。

刘嘉看见她种小青菜的花盆,那是为了情人节而设计的双人手拉手种花造型。

所谓土地爷,其实就是浇浇水,头上就会长草的泥巴小人,这东西简直是毫无技术含量,比情人节的双人花盆还没有出息。

但是,给它一个故事,它就可以撬起销量。

泥巴小人,啊,它不叫土地爷,叫大地之母。

好好的养它,当它脑袋上的小草开出花的时候,就说明你一直为之努力的事情也会有一个美好的结果。

这个设定就很无耻,首先得努力,而不是嘴上说说,一般来说,在工作上投入努力,总能看到一点回报,至于爱情,大多数人被拒过一两次之后也就放弃了,能坚定死缠烂打的人么,只要喜欢的人没强硬地把他给赶走,也可以算“美好的结果”。

如果真的努力了,花也开了,还是没有美好的结果,也还有话等着呢。

“你努力的还不够。”

她还在咖啡馆的桌子上摆着抽幸运签的小道具,只要往里投一个生丁的硬币,就会掉出今日的运气预言。

运气预言这种东西,讲究的就是似是而非,同一句话,怎么说都有理,才是人间正道。

刘嘉非常懂这一套,好歹也是中国人,看过那么多古代王朝流传的谶言。

论胡扯,咱们有无数前辈可供启发灵感,参考借鉴。

来刘嘉咖啡馆里的又有很多生意人,做生意的人往往都很相信冥冥中的神秘力量,于是,咖啡馆光是挣算命钱,就能挣好几十法郎。

灶王爷是在玩具屋里出售的,玩具说明上写着这是来自古老中国的神明,它会保护家庭,保佑孩子健康长大。

吸引法国人把它买回家的主要原因还是好看,当成一个有趣的布娃娃,而不是神明。

正经祭灶神要用灶糖,不过由于灶糖最终的归宿还是孩子们的嘴,老式灶糖在法国大概不好卖,于是,刘嘉也做出了一些对于此时来说是新鲜的花样的东西。

在玩具店门口,出现了一个小摊,左边立着一个小炉子,炉子上支着白铁小锅,锅里熬着粘稠金黄的糖稀,右边支着搁着大理石板的桌子。

桌旁竖着一个小草垛,草垛上插着几根做好的糖画。

坐在大理石板前的人正是被刘嘉揪出舒适圈的阿牙。

为了谋生,阿牙跟人学过糖画,巴黎美术学院的学生们第一次拿勺的时候没他挥舞地干脆利落。

阿牙右手拿勺,在石板上随意挥洒,只见他的手左圈右转,再抖了几抖,画出一只鸡的形状。

反正刘嘉让他随便发挥,他索性放飞自我,画了喷火龙,骑士,公主,魔王,巫婆,自我感觉画得不错的就留下来,画得不行的就扔回小锅里,砍号重来。

小摊吸引了不少走来走去的行人,他们围在小摊边,看着阿牙大师以糖作画,随手几下勾勒,就画出了栩栩如生的感觉。

有人问:“可以画人像吗?”

“可以。”阿牙随手一抖,就画出了玛丽皇后的侧脸。

问话的人拿出一张照片:“能画吗?”

玛丽皇后是阿牙练过很多次才能如此嚣张的一笔成形,画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阿牙真做不到,画不了几笔,糖稀就凝固了。

一位美术生已经在旁边学了半天,他跃跃欲试,把速写的技巧用在了糖画上,随手抖的几下,乍一看,还真有几分这个人的神韵。

那人高高兴兴地付钱拿走了糖画,刘嘉过来视察,看到这一幕,她托着下巴:“你们觉得那个照片上的人跟她是什么关系?”

“肯定关系不错,不然怎么会随身带着照片。”

刘嘉看着她远去的背景,觉得有点怪怪的……

如果是爱人,要怎么处理糖人?看着它化掉,还是把它吃掉?

“要是在糖人上写上生辰八字和名字,我还能理解一点。”刘嘉摇摇头。

时间刚刚进入腊月二十三凌晨,巴黎一栋木结构的老式公寓楼就发生了一起火灾。

楼梯、楼板,全部都是干燥的老木头,很快火苗就变成了大火。

幸好消防队来得及时,只有起火的一楼住户家里发现一具烧焦的尸体之外,别的楼层没有任何损失。

第一个发现火灾的人竟然不是二楼,而是顶楼的住户。

据说,她半夜睡得好好的,忽然被孩子的哭声惊醒,她跑去孩子房间发现,是下午买的灶王爷娃娃从床头翻下来,不偏不倚砸中孩子的脸,这才把孩子惊醒,大声哭闹。

她哄孩子睡着哄了好半天,就在她打算回去睡觉的时候,忽然闻到一股烟味从楼下蹿上来,她确认失火之后,便大喊大叫,惊醒了所有的邻居,大家一窝蜂从楼里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