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洞察入微

十国千娇 西风紧. 1558 字 2022-09-13

他走到了窗户前,昂头看着窗外良久,头也不回地说:“咱们这些谋略,都是小道。大道已失……”

李继勋不禁问道:“赵兄所谓大道,是为何物?”

“大义,人心。”赵匡胤道。

他说罢,继续望着外面的景象。北风在肆虐,地上的积雪被风掀起,仿佛尘雾一般;头上的云层,仿佛万里涌动,可以化为各种意象,千变万化难以捉摸。

……

南唐国江宁城外,雨花台已被周军占领。郭绍就住在山林上的一座寺庙里,他正在写写画画,奇怪的勾勾圈圈如同鬼画符,文字也是潦草不堪,只有一些人名还大致清晰……李筠、符彦卿、张光翰、慕容延钊、折德扆等等。

郭绍不太习惯笼统地琢磨形势,他对各方的判断比较喜欢,甚至精准到具体的人名。

这里面有几种人,除了郭绍身边的嫡系大将主要集中在殿前司诸军,其他的人立场比较复杂。一些是不管谁掌权、谁在东京发号施令就听谁的,但又对郭绍众人有一些好感;而且仅靠战场立功升得太慢,毕竟机会有限,他们也有想法向郭绍靠拢。这类人如曹彬、慕容延钊等。

另外一些,同样是隔岸观火,但出于嫉妒或是纯属不喜郭绍这个人,心里很高兴看到郭绍倒霉。这等人在形势大好时不愿意轻举妄动,也不愿冒风险,可一旦郭绍遇到了不利处境、就极可能落井下石煽风点火。如折德扆,郭绍就不认为他看自己顺眼。

更多危险性极大的,如河东昭义军节度使李筠。

还有更多的手里有权有势有点兵的,大多习惯了上头争权夺利,都是见机行事的人。但因为不熟悉,他们也没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立场,郭绍也搞不清楚那些人究竟怎么个想法。

郭绍停下笔,揉了揉太阳穴。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挺有名的,郭绍也想依葫画瓢,却又无从模仿……因为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部下龙袍加身、然后就称帝建国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部署考虑肯定很复杂;以前郭绍没有了解过那么详细,现在自然也无从知晓。但他至少可以确定一件事:一个人“无辜”地就当了皇帝、事前没有极其精心的部署,完全是不可能的事,称帝还能坐稳皇位能那么容易?历史上,从柴荣驾崩到陈桥兵变,这段时间赵匡胤具体做了些什么呢?

郭绍一走神,便听到了瓦顶上“哗哗哗……”的雨声。这地方,腊月下了很久的雪,没睛多久,这又下起雨来。

他起身走出斋房,门口四十多岁的老将覃石头微微鞠躬。郭绍没理他,走到了外面的屋檐下观雨,寺庙内的木鱼声“笃笃笃”传来,在雨声中倒有几分宁静之感。

“啯、啯啯、啯啯啯……”忽然一阵禽类的叫声传来,只有一只的叫声,孤独而高亢,确有几分空灵。那声音由缓而急、由近而远,只一声就没有了。郭绍抬头寻找,却未看见有鸟儿在飞。

却看到了山下的大片军营。空中雨帘蒙蒙,远远看到军营里成片的“茅屋”;那不是茅屋,而是拿茅草盖在帐篷上的缘故,南方的雨多,周军的油布帐篷在雨水里泡了太久会漏水,于是变成了这么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