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 24 章

除了部落的贵族老爷,大部分的蒙古族平日里最主要的食物其实是各种奶制品,对于他们来说,牛羊群就像是本金,而养殖过程中的获得的乳汁则相当于利息,将乳汁做成奶制品,那就是利滚利啦!

就像所有需要用钱的人都会把利息花掉而尽量保留本金一样,游牧族在食谱的安排上也会优先选择食用高热量的奶制品,其次是从各种路径得来的谷物、蔬菜,最后才是肉类产品。

当然,奶制品能够成为游牧民族的主食主要还是因为它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性——便携以及高热高蛋白。

对于大部分逐草而居的牧民来说,他们没有太多能够坐下来安稳吃一顿饭的时间,草原上的天气变化极快,他们随时要做好收拾装备撤离的准备。

所以无论是日常生活时候还是到隔壁土大户家打秋风的时候,进食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享受食物的美味,而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高蛋白高热量的奶制品便适应了这种需要。

奶豆腐奶皮子制作过程虽然有些麻烦,但吃起来却极为便捷,往嘴里塞一口就能嚼老半天,顶饿。

不过随着忽必烈征伐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奶豆腐这种需要低温才能保存的食物无法适应南方以及西方的炎热天气,于是,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奶粉便应运而生成为了替代品。

但替身就是替身,当蒙古大军抵达云南并且定居下来之后,发现这儿的气候和老家有些相像的蒙古人便试着将老家的食物在这里做了复原,他们的首选依然是奶豆腐。

他们也的确成功了,也失败了。

在气温温暖宜居的大理地区,发酵的奶制品保质期相当短暂,而且制作奶豆腐最重要的原材料——用乳清制作的酸水也很容易变质,这些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制作成本。

贵族们是无所谓,普通的蒙古人却是无法承担这些开支。好在这是在大理,动手能力奇强的本地人白族以奶豆腐为底,利用创造力解决了这个问题。

白族人发现如果在新鲜出炉的奶豆腐尚未冷凝之时多次拉伸可以增加其弹性,然后若是将其拉长成片,再缠绕在竹竿上晾晒,脱水后的奶豆腐再放在通风阴凉地方便不容易腐败。

只要不是在大热天,保质期一般都能达到小半个月。

他们还十分机智地找到了能替代乳清酸水,同样可催动奶液蛋白质分离再重聚的植物性酸,此举有效解决了乳清酸水天热容易变质的问题。

不过这样奶豆腐吃起来又干又硬的,必须要再加工一下才能让口感变好。而且它们从竹竿上被取下之后的模样完全脱离了奶豆腐的固有长相,因为有些像团扇的扇面,所以,当地人便将之称为“乳扇”。

也不知道是哪个神人发现了乳扇在烘烤后和玫瑰酱居然有着绝佳的适配度,反正这个发现造福了大众,从此,大理的街头巷尾又多了一个本地的特产小吃,这种美食亦是随着元人的行动轨迹渐渐在云南铺开。

就连生在芒布路的木白都对此久仰大名并且垂涎了好久了。可惜乳扇的保质期虽然比奶豆腐长,但是也不足以支撑起它从云南西南侧的大理跨越大半个云南行省抵达东北侧的芒布路。

所以,关于乳扇这个特殊的小零食的传说有很多,而木白一直到来到云南的政治中心昆明才能真正尝到这份美食的滋味。

作为一个合格的兄长和好基友,在确定胡子大叔不介意他带上小伙伴之后,木白立刻带上了小伙伴沐春和弟弟木文一起来吃大户了。

如果是一天前,木白可能还要为自己厚脸皮的行为感到惭愧,但是经过今天一整天的折磨之后,他完全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好。

因为就在发现他这个童工还挺很好用之后,黑心的胡子大叔立刻又搬来了更多的文书,还借口他是本地人听得懂本地话把他拉去做了通译,身心被压榨了个透底的木白简直心力交瘁。

客气?那是什么?没要求劳务费翻倍已经是看在胡子大叔钱包不厚的情况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