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了了淡淡地说,“你出生时恰逢桂花盛放,于是陶晴好便为你取了这个名字。”
汪香留初中辍学,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还有来历,只偶尔听见汪老太嫌弃她这名字拗口,一点都不好听,不像小霞小云叫一次就能记住。
她傻傻地听了了说话,了了问:“你说,你父亲听说过这首词么?”
那当然是没听说过,这几个字写出来汪老三能不能全认得都得另说。
汪香留是有点憨,不是傻:“你到底想说什么?你,你想说我爹配不上我妈?”
“不是吗?”
了了指了指她的课本,汪香留从小学读到初中每一本书都保存的很好,她把它们放在床头的木箱子里生怕弄脏,这点时间,已足够了了将其翻阅完毕,更何况她还有汪香留的全部记忆:“若我是王母,我也要拆散织女牛郎。”
汪香留摇头:“不是这样的,不能这样衡量我爹跟我妈的关系——”
“陶晴好离开了。”
六个字彻底堵住汪香留想辩解的嘴,因为哪怕她说出花来,把汪老三跟陶晴好的婚姻描绘成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好姻缘,也无法否认陶晴好一得到机会便毫不犹豫离开的事实。
了了问她:“你是恨你妈抛夫弃女,还是恨她没带你走?”
闻言,汪香留一震,泪水自她面颊滑落,小小的雪人很快融化了一点,然后迅速被重新冻结。
汪香留难道不知在汪家日子不好过?她可是汪老太的亲孙女,她也有汪小霞汪小云两个姐姐,她们姐妹三人的确没有过得非常惨,甚至跟其他人家比起来,汪老太对孙女算不错了,不打不骂的,偶尔数落两句。
但下地干活不累吗?大夏天蹲锅屋烧火煮饭不累吗?别人吃完了自己拎着桶去洗碗不累吗?
如果说家境贫寒,需要一家人共同努力倒也罢了,可堂兄堂弟们为什么不用干?他们怎么就能不烧火不做饭,不洗衣服不洗碗?他们怎么就不被要求勤快懂事会做饭?“这么懒嫁不出去”这样的话,怎么没人对他们说?
退一万步说,即便日常生活不用辛勤疲惫,那么陶晴好跟汪老三之间能有共同语言吗?汪老三会说外文吗?会弹琴吗?喝过咖啡吗?读过名著吗?能理解陶晴好吗?
陶晴好不走,难不成还得把肚子里的儿子生下来,给老汪家再添一大胖小子,从此后勤勤恳恳变成像赵春梅乔红艳那样,才算踏实?
算了吧,这样的赞美谁爱要谁要。
了了说:“你可以自己走的。”
汪香留哭着道:“我怎么走?我哪里都去不了,我妈不要我——”
“为什么要找她?”了了不解,“你一个人活不下去吗?”
这个世界与弱肉强食的修仙界不同,与皇帝为尊的世界也不同,至少在明面上,律法允许女人读书,也允许女人独立生活。
汪香留抹了把眼泪:“奶都收钱了,彩礼也都收了,我不能走。”
了了没有再说话,她看着汪老三拎水桶出去挑水,又检查了一遍书包跟课本,因为要相人,再加上学期末,汪香留已经一个星期没去学校了,距离期末大概还有半个月,这年头女孩读着读着就不去学校了很常见,老师们一般也不会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家里不让读了,管也没有用。
陶晴好走时汪香留还读小学,后来她考上初中,成绩中等,汪老太就不想让她读了,汪小霞汪小云都是读完小学辍的学,家家户户不让女孩读书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要交学费,二就是家里活没人干。
再来就是家里有新生儿,女孩去学校,没人带孩子,读完小学的女孩基本都在十三四岁,这岁数算半个劳动力,读书能有啥用,还不如在家里带娃干活。
像汪家就还得再加一条,读书的太多了,男娃读女娃也读,家里家外那么多活怎么忙得过来?而且,也没钱。
汪香留能读初中,那是她赶上了好时候,国家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读初中不用交束脩……不对,了了更正,是学费。
汪香留没能读出什么结果,这也并非是她脑子不好使,她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干活,跟汪兴军可不一样,喂猪喂鸡洗衣做饭——汪小霞汪小云嫁人后,这全是汪香留的活。
她天不亮就得起床剁猪草熬猪食做全家人的饭,农忙时不去学校直接下地,汪老太认为女娃读书也没啥用,知道自己名字咋写,能认几个数就行了,但她对大孙子汪兴军却抱了极大希望,盼着他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汪老三挑水回来,身后还跟了个人,是个年纪跟汪香留差不多的女孩,了了很快将她的脸与名字对上,这是隔壁家的钱三丫,钱家女人一气生了五个女娃,终于在第六个时如愿以偿接到儿子,遂取名耀祖,光宗耀祖的耀祖,前面五个女儿分别叫大丫二丫三丫四丫五丫,户口本上就这名。
了了还没见过钱耀祖,但她知道钱耀祖白胖胖圆滚滚像只肉墩墩的球,这在人均偏瘦的农村极为罕见,至于他身上的肉哪儿来的……看骨瘦如柴的钱三丫就知道了。
钱三丫跟汪香留一样大,后面俩妹妹四丫五丫要小一点,一个十岁一个五岁,上头俩姐姐也嫁了,她没汪香留运气好,汪香留至少还能去上学,钱三丫小学都没读,她爹妈不让。
以前小学要学费,后来不要学费,不还得交点学杂费?笔啊本子啊啥的不要钱?有这钱留着给耀祖多香呢!
虽然钱耀祖今年才三岁,但钱家两口子已经坚信他们家儿子一定有出息,以后还得靠儿子给养老呢!
钱三丫跟汪老三打过招呼,进门找了了,一见到她,先往外看一眼,见汪老三没注意,小声问:“我听说,你家里给你相看了?”
了了看了一眼她。
这是很奇怪的。
汪香留跟汪老三自称“我”,是受陶晴好影响,但汪家其余人都是自称“俺”,放眼附近十里八乡,除了上学的,自称全是“俺”,钱三丫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