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页

早些年蒙元要求会蒙语的人才能进入官场,他们也纷纷选择研习蒙文,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这些世家习惯了诗书耕读,在官场的运转手段上远远胜过承袭世代荫蔽的蒙人,以至于蒙人的权力快速流失,蒙皇由此下令,不许汉人学蒙语,以断绝他们进入官场高层的途径,才逼得这些世家放弃进入新王朝的希望,区区百年不到,就纷纷反元。

言静庵能分辨出那些话语中的真意,但佛家的修为教她要以宽容的心去看待这一切,并狡黠地以此为核心推动局势变化。

唯独在武当山,她上山前就感受到一股清明平和的气场,这甚至让她想起了帝踏峰,虽然没有慈航静斋历代累积的深厚,但这股道意几乎和武当山融为一体,可以说此处就是太极一脉的“道场”,研习此道的道人在此感悟前人所得,也将自己的道意融入其中。

只要此间道意一日不散尽,武当派哪怕山门被毁,门人散尽,也能凭此传承再立门楣。

这便是明玉真人在武当修行十余年留下的“真传”。

自太清宫被焚毁后,道门已经数百年没有再出现这样的地方了,明玉真人不愧是道门尊主人物。

所以如今天下道门才尊武当为当世第一。

唯真武能当之,名不虚传。

——————

常清道人带着言静庵和纯阳往后山走去,比起言静庵的茫然期待,纯阳倒是明白了师父所说的是什么。

那是明玉太师叔祖离开武当前、依山雕刻的一座石像。

纯阳记忆中,常有年长的道人在那尊石像附近打坐,后来山下风云乍起,许多师长都下了山,石像那儿就清净下来。

他们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走到了山崖上,云霭濛濛,山松掩映,山崖绝壁上,一副道人执剑图赫然在目!

但见那崖上的老者身穿简朴道袍,广袖轻拂,如有风来,他头盘道髻,鹤发童颜,长须飘飘,脚踩太极,一剑分开混沌,化入阴阳,举重若轻,潇洒至极。

只要心存问道之心的人,只要看见这一剑,就会感觉到一股飘忽不定的浩然剑气。

无需旁人介绍,看见这幅道人舞剑石像的人就会知道,这雕刻的是对明玉真人有半师之谊、真正开创太极一脉武学的三丰真人。

最让人叹绝的,是雕刻者巧夺天工的手笔,竟真将无穷的道意和张三丰那一刻的神态都凝聚在了丹崖石壁上,不用试探,言静庵就知道,这石像除非有一日道意散尽,否则绝不会有半点损毁。

“惊才绝艳,旷古烁今。”言静庵长叹。

明玉真人与魔师庞斑平分秋色,只是比起愿意向世人展现、指引大道所在的明玉,让人能够窥见她的境界和所学,再创《道心种魔》的庞斑和第一个练成此法的邪帝向雨田一样,并不在意世人如何,也无心留下传承,使得旁人永远看不透他的思想和境界。

“我现在竟深感遗憾。”言静庵望着那尊石像,在常清了然的眼神中说道,“遗憾自己竟不在那一夜的黄山。”

当世两大天人交手的情形,竟无一人得见,实在令人遗憾。

常清望着那尊石像,言静庵毕竟以佛门修行为主,不是他们道门的人,无法真正体会到他们每一次来到此处的震撼。

其实寒舟并不鼓励弟子来此,因为在寒舟看来,过早接触到这种高度的道意,弟子门人就很难再走出自己的路了,常清却觉得,世间习武之人无数,哪怕历代道门尊者也少有能达到如此境界的,凡俗修行者,一生能够见道一面,便足以馈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出一条路来,至少看见这尊石像,让他们知道在道路的前方,的确有这样的存在。

纯阳的修行尚浅,而且他年幼时常见这幅太极剑图,所以比起言静庵和常清的沉浸,他倒是更在意坐在松树下的人,因为雾气重,而且隔着一道断崖,他看不清那人的样貌,只见是一个身着道袍的女子盘坐在隆起的松根上,膝上放着一张古琴,腿边靠着一柄长剑。

她悠闲地拨动丝弦,没有固定的韵律,似乎只是随性所奏,纯阳却渐渐听入了神,比起门中自幼研习的曲子,要求他们静心,却常常无所得,此刻听到的琴声优美平静,好似清风低语,松涛回应,远处的瀑布流淌声传来,莽莽群山作合。

日月光希,天地寂静,唯有琴声悠悠。

纯阳并不能全然听懂她琴声中的意境,但只这部分能感觉到的东西,就已令他心旷神怡。

逍遥物外,忘我超脱。

终于,一曲终了,纯阳情不自禁地赞道:“好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