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朝廷是何用意

说到这里,他略顿一下,又回道;“至于陛下担心调派不动他们,微臣以为,那现在统领其部的都督李本深,因为其舅高杰被杀,对朝廷确有怨言,但朝廷已然及时追恤安抚,平慰军心,相信他们不会到了敢于不听朝廷之令的地步。微臣在想,只需陛下之旨令,能言语温和,多以抚慰,同时许以升官封爵,相信李本深及一众将士,亦会深其理,最终率部北上,入援刘良佐,保卫徐州。”

弘光皇帝听到这里,心下不觉长长一声叹息。

是啊,现在这般局面,除了抽调这支尚在休整的李本深部兵马,还能有什么办法可想呢。

弘光皇帝沉吟了一下,又问道;“那这高杰余部兵马,经过这些天的休整,尚有多少可用之兵马?”

“禀陛下,李部兵马,其具体数额,微臣尚不得知,只不过,据江北总督史可法先前禀报,李本深先前率残部从徐州撤回之时,仅有八千余众。故依微臣估计,现在休整了不到一月,其手下兵马顶多一万余人吧。”

“仅有一万余人,这,这点兵马,纵是派往徐州,又是济得甚事……”弘光皇帝听闻此报,不由得又是眉头大皱。

他托着肥厚的下巴,目光迷茫,一副忧思忡忡的模样。

只不过,现在事态紧急,除了这一万余兵马可调外,自己去哪里给那刘良佐找援兵呢?

唉,挑拣到盘里的,都他娘的是道菜,也只能先这么着对付了。

弘光一声长叹,最终还是下达旨令,着李本深统领本部兵马,立即发兵北上,前去徐州,入援刘良佐。

这封旨令,弘光皇帝令马士英仔细措词,写得言语温和而委婉,更多以国家社稷之责任来勉励李本深,倒是用心良苦。

而且,为了打消李本深的疑虑,弘光皇帝还特意强调,李本深这支兵马,并不受刘良佐节制,而是直接由江北都督史可法统领,从而确保其独立性。

而且,他还在圣旨中承诺,若是其部立了战功或有将士牺牲,其赏赐抚恤,亦会大大厚于普通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