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页

年轻人碰见出众的异性,欣赏或者喜欢都是极其正常的。刘山觉得像苏玉这样明白现实,不盲目执着,不强求感情,也是挺好的。

“至于宋芳芳和赵安民这两个书呆子,我还觉得他们俩挺般配的,毕竟都那么爱看书。万一他们找一个不爱看书的对象,哪有什么共同语言?还不如他们俩凑合在一起得了。”

苏玉这个学渣竟然还嫌弃爱学习爱上进的人是书呆子?

刘山真是啼笑皆非。

第151章

苏玉嫁给刘山第二年就怀孕生子。对于数代单传的刘家来说, 刘山已经算是完成了家族传宗接代的任务。

刘爹和刘妈也没有奢望家里还能出现第二个孙子,所以对于结婚后就利落的怀孕生子的苏玉是非常满意的。

因为有基因调节仪的存在,刘山的身体在基因层面上来讲, 绝对是健康的。也就是说他不会像是世世代代的祖辈们那样想要孩子很困难。而是想要孩子就可以要。

不过他对孩子的数量没有什么要求,有了一个儿子,满足了父母和妻子的期待就行了。至于将来还要不要更多的孩子, 就看苏玉的决定了。她不想再生孩子的话, 那就不再要孩子了。她若是喜欢小孩,想多生几个, 那么刘山也养得起。

现在不是古代社会,古代的法制不健全,一个家族要人多势众才不容易被外人欺负。但现代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 特别是在城市里, 所谓的人多势众已经基本不成立了。相反还要考虑分给每个孩子的财产,教育资源之类的。若是不能给孩子们提供很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那还是不要生那么多孩子比较好。

知青那里纷纷扰扰的, 哪怕女知青鲁圆单方面对宋芳芳冷暴力的态度,可是近一年的时间下来, 赵安民和宋芳芳还是依然故我, 他们一直走得相当近,一起学习进步,并不在意外界的目光。而且他们也的确没有谈恋爱,只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鲁圆的态度显得越发的不占理了, 哪怕曾经同情鲁圆,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几个女知青都反过来劝说她了。

因为赵安民确实不喜欢鲁圆,她坚持下去又有什么结果呢?

而且一年多了, 宋芳芳也确实没有和赵安民谈恋爱,那鲁圆对宋芳芳的态度就完全是无理取闹了。

这几个女知青也渐渐想明白了,感情的事不能强求,不管鲁圆多么的喜欢赵安民,多么的痴情执着也好,赵安民就是不喜欢她。那也不是赵安民的错,赵安民完全有权利选择他喜欢的姑娘去恋爱和结婚。

不管鲁圆单方面喜欢赵安民有多么深,又付出了多少感情,那也只是鲁圆自己的事。不能因为鲁圆的付出,就强求不喜欢她的赵安民和她在一起。

没有人站在鲁圆那边的情况下,她也渐渐颓了。原本鲁圆还觉得自己占理,觉得自己和宋芳芳是朋友,宋芳芳就该和她喜欢的赵安民保持距离。

可现实让她明白,她的喜欢就是她自己的事,不能要求别人为她的喜欢去付出。哪怕是朋友,也没有理由为了她选择委屈自己。

向来以自我的为中心的鲁圆好像现在才发现世界不是以她为中心的,周围其他的人,朋友也好,陌生人也好,都不会像是父母家人那样惯着她,对她百依百顺的。痴心喜欢的男人,不会因为她的痴情就喜欢上她。真心相待的朋友,也不会在她无理取闹的时候一味的顺从她让着她。

这个在家里备受父母长辈和哥哥们溺爱的姑娘,好像一下子看清楚了现实世界的模样,忽然就长大了。

这一世乡中学招新老师的时候,刘建军照样拿着推荐参加考试的名额去和女知青们套近乎。

宋芳芳不动心,不代表其他的女知青不动心。下地种田对于城里的姑娘来说,确实太苦了,若是能换成在教室里当老师的工作,那不知道要轻松多少倍。

宋芳芳自己不会再走这条路,她心地不坏,自然也不想其他的女知青走了她的老路,然后被困在乡下半辈子。

可是宋芳芳虽然知道1977年会恢复高考,可是现在仍毫无类似的消息传播,就算她说出去了,也不会有人相信。

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再加上看不惯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仗着手里的那一点权力,纵容儿子刘建军用推荐名额来谋取婚姻,以求达到娶到一个城里姑娘的目的。宋芳芳在去县城的时候,就往知青办投递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刘家村生产大队的大队长,用手里的教师考试名额,换取女知青嫁给他的儿子刘建军。

宋芳芳不算是一个多么有正义感的人,她十分的明白现实的残酷。所以上一世在回城无望,也没有机会去县城里当工人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嫁给刘建军,然后成为一个乡中学的老师。至少对于无法预知未来的宋芳芳来说,那对她来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相比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去当中学老师至少让她所受过的教育显得有价值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