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页

万历佑明 枫渡清江 1828 字 7个月前

但这也还是让许多士大夫很是受不了,而纷纷给当场执政申时行等写信,希望他们能阻止这事,保全一下士林颜面,说照此下去,会动摇理学根基,让天下人更加觉得理学很不现实。

可申时行等执政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没错,密告制度推行后,也牵涉到了他们的亲友。

申时行的女婿李鸿就被举报在顺天府乡试中舞弊。

不过,这件事好在还不算证据确凿的事。

虽然申时行因此上疏请辞,但朱翊钧没有因此就同意罢其职,而只下旨以后,四品以上大员子弟在院试和乡试中皆另开一科,名为恩贤科。

以作恩惠贤士子弟之意,在原名额基础上再拨若干名额给恩贤科,相当于让这些权宦子弟与寒门子弟分开录,以免有强夺寒门子弟进阶资源的嫌疑。

但实际上,也相当于朝廷额外开恩给权宦子弟。

因为本来权宦子弟是要跟寒门子弟一起竞争每年固定的进士举人名额的,如今则因为单独有名额反而录取比例低了一些,乡试和会试中第希望更大了些。

这对于权宦子弟而言,自然是乐意的。

寒门子弟也很乐意,因为他们的名额也没少,且反而因为权宦子弟不和他们一起竞争,反而也让他们更容易中第。

总的来说。

朱翊钧这道旨意,对权贵寒门都有利,唯一的代价则是朝廷需要安排更多的进士,也需要养更多士子。

这样下去,如果国家不扩张,将会造成严重的冗官冗员现象,进而造成财政上的极大问题。

要知道,宋朝就已经推行过这种既照顾寒门读书人也照顾权宦子弟的制度,但也正因为这种制度造成其财政负担很大,在宋仁宗时代就出现严重的冗官冗员问题,进而使民多饥寒,而范仲淹等才不得不思以改革。

所以,朱翊钧这样做要想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得扩张和提高生产力,即把蛋糕做大,让增加的进士恰好补充新增疆土后出现的官僚不足问题。

朱翊钧是决定要继续扩张和提高生产力的,故而他不怕这样做。

至于后世之君会不会宁肯裁汰冗员、精简机构,增加内税,也要停止扩张,减少杀戮,他就无法确定了。

但朱翊钧相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话,毕竟中华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他的亡国不是文明灭绝,只是文明内部的更迭,可能大明还是难免会因为后面的朱家子孙不会当皇帝让自己的帝国速亡,但汉家文明一旦在某个新的疆域根植就很难再变成别的文明,也总会在一个强人出现的时候归于统一。

所以,朱翊钧也就不在乎后面的人怎么做。

他现在就是要把大明帝国当成一个文明来治理,就是要让文明去扩张,去淘汰落后文明,也提升自己文明的先进程度,或许将来彻底甩开其他文明,乃至与之不是一个维度。

闲言少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