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的私生活如何混乱,世界级电影大师的称号不是空穴来风。剧本甚至比鹤先生猜测的更加复杂,原谅高考状元阮橘在这一刻所想到的只有两个字:带感!
没错,就是带感。
只读布朗的原著,很多人都会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斯德歌尔摩”这个名词在布朗创作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单纯地去说玛格丽特和奥德烈是受害者和施害者,其实没有什么证据。历来的分析都是认为玛格丽特是被奥德烈用“爱情”驯服的“奴隶”,因为她年纪小,涉世未深,第一次远渡重洋就遇到了这么一位英俊温柔的绅士,那么换做是谁不会心动呢?
所以,在这场爱情战争中,两个人明显的强与弱造就了施害者与受害者的关系。
既然两百多年来的文学家都这么认为,亨利当然不会反其道而行之,他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一点东西。
玛格丽特与奥德烈,他们是彼此的受害者与施害者。
同时玛格丽特的母亲这个形象,在原文中没有占据多少篇幅,当然在剧本中也是如此,可亨利赋予了这个角色一个新的身份——她为什么会消失?她来柏国后遇到了什么人导致她的消失?为什么布朗一笔带过奥德烈“曾经有一名深爱的妻子,他再看见这名美丽的东方少女,就再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妙与来势汹汹,他坠入爱河了”?
亨利大胆的认为,奥德烈的第一任妻子,就是玛格丽特的母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总能在玛格丽特需要他的时候出现,给予她温暖与包容,然后让她一同沦陷。因为从一开始,玛格丽特接到的那封来自母亲的邀请信,就是奥德烈发出去的——他失去了妻子,需要她回到他的身边,否则这样的人生,他一个人活不下去。
玛格丽特是完美的替代品。
阮橘看到这里的时候,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也就是布朗写的亨利改编的,否则分分钟上社会新闻头条啊!截止到这里,“奥德烈”形象丰富而复杂,对奥古斯特是个巨大的考验,看起来,玛格丽特似乎单纯多了——她就是个来自东方的稚嫩的单纯的女孩子,除了美貌一无所有。
“一见钟情”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其实可以琢磨出许多东西来。
乍见奥德烈就立刻爱上他,按照他的计划一步一步走入这个爱情陷阱的玛格丽特,总是甜蜜羞怯的东方少女,在她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如火的热情,与布朗塑造出的神秘遥远的东方气质很是矛盾。
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小众的分析,将受害者与施害者的身份完全对调,认为玛格丽特才是施害者,而奥德烈是被她驯服的奴隶。否则怎么解释在当时一片战乱的东方,被西方人所瞧不起的东方姑娘,能让奥德烈为了她一掷千金?
她如果真的是一朵单纯的小白花,那么这个故事未免纯洁的过分,布朗这个人,总是会在美好中透露出悲剧的影子。
第119章 人人为她狂119
阮橘对于“他们是彼此的施害者, 也是彼此的受害者”这个设定非常感兴趣,她把剧本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仍然忍不住要为亨利的独具匠心感到赞叹。电影拍摄需要大量时间, 亨利的导演风格跟大部分的东方导演不大一样,他很少给演员讲戏, 但是他的剧本却十分细致化, 精确到眼神和动作,同时带有大量的小贴士, 提醒演员在这一幕要注重什么,努力去表达什么。
他拍的电影, 最终都是以观众的角度来看的。大家都说文艺片冷门, 可再冷门的电影, 如果不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欣赏与肯定,不能引起观影者的共鸣,亨利认为都是不合格的, 所以他的每一部电影拍摄时间都很长,力求每个镜头每个表情都达到极致的完美。
阮橘跟奥古斯特还不够熟,但这不重要, 因为从一开始玛格丽特与奥德烈就是陌生人, 他们在百年前的柏国相识, 展开了一段诡异又浪漫的爱情故事, 两个演员再陌生一点才好呢, 都不用演!
亨利的拍摄当然也不会按照时间线来,电影除了奥古斯特以外, 还有其他的合作演员,基本上都是阮橘不熟悉的,有的听说过,但并不了解,可以看得出来亨利对这部电影期望很大,毕竟启用一个东方演员作为主演,他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受到影响的绝不仅仅只有阮橘一个人。
奥德烈是个什么样的男人呢?他既有着典型的西方绅士的特点,先得浪漫而多情,可是他的前一任妻子死了,他好像也没有多么伤心,而是立刻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前一任妻子的女儿身上,选择她成为自己的下一任妻子,再一次将所有的爱都投入进去,渴望再一次得到一桩完美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