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严格说来,薛母本就出身累世公卿的王家,与管家理事上自是不差的。不过她本就是幼女,素来有聪慧敏又强势的长姐压在上头,便养成了有些绵软的性子。如此一来,倒于教养女儿上,差了那么两分。何况于薛家而言,自然不在乎多养一位专司教养女子的先生的。

只是这女先生却是极不好请的,便是林家这样的业经五世的列侯之家,请的先生不也是贾雨村之流么。何况以林黛玉远超贾雨村的咏絮之才,薛蟠十分怀疑,贾雨村这等沽名钓誉之辈,恐是教不出黛玉这等人品的。

“女先生且不急,毕竟通识墨的女子多是养在内阁,实在不行,请了男先生隔帘而教就是了。只是这专司教养之人却是不好请的,宫里出来的嬷嬷多是主子开恩出来荣养的,哪个没点儿贵人赐的银钱傍身,岂能瞧得上咱们这样的门第。再有各公侯府邸自家养的嬷嬷,更是在里握得严实,这倒是件难事了。”

这事儿薛蟠并不多担心,以王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家风,王子腾爱女王熙凤尚且识不得几个字,何况是薛母。但宝钗将来却是个博学广识,杂学旁收之人,又有能媲美黛玉的诗才。可见除自身的天赋外,却不是薛母能教的出来的,必有其他名师指引。

果然,不过月余,此事便有了转。

薛父寻来的女先生,乃是东平郡王穆家当家主母的娘家旁支,其实论起血脉来说,已经有些远了。这位先生自小有幸入了主支一位太太的眼,便跟着主支这边的教养嬷嬷一起学过几日规矩,又是个能识断字的。薛蟠随着薛母瞧了几眼,便知薛父因何用了这位先生了。

女先生夫家姓王,却是与金陵王家,薛母的娘家并非出自一脉。母家姓马,算起来与治国公家是同宗。她自言是因着夫家犯了事,天家体恤,并未牵连,只没收了家产,发配原籍。岂不知刚到了金陵,丈夫便病了,为了治病,阖家的体己都尽去了,却也没能留住性命。如今家里便只剩下自己带着个年仅五岁的儿子出来寻条活路。

薛母素来心软,闻得这话已是感叹连连,她们年岁相当,倒也说得上话,“你也是个苦命的,好在还有性命在,将来孩子有了出息,你也算是熬出头了。”

马姑姑闻言只是垂眸不语,薛蟠瞧她面上淡淡,又听她说是阖家发配了原籍,便觉着有些蹊跷。她也算是治国公府的远亲了,想来嫁的也不会是普通人家,既然落了罪尚能保全性命,又有发配原籍的指令,想来金陵这处也该是有些祭田产业的。便是没有这些,难道王家还没有其他人在了么,起码不该让自家子孙随着寡母流落在外。

薛蟠虽觉蹊跷,却也不好在薛母这里发问,只想着之后问问薛父便是了。薛父是绝不会让个来历不明不清不白的人来教养宝钗宝琴的。

见过马姑姑后,薛蟠又同薛母一道,见了马姑姑的儿子,大名王麒,小名唤做驹儿的。因他年岁小些,宝钗与宝琴便未避出去。瞧见驹儿一副小大人模样地给众人施了礼,便乖乖地坐到马姑姑身边,并不抬头乱看,便知也是个知晓规矩的孩子。

薛母心疼他小小年纪便遭了许多磨难,又是个这样懂礼的,便问了他几句,叫丫头拿了糕给他吃。驹儿低头道了谢,便在马姑姑的应允下,拿了一小块儿糕细细地吃了起来。宝钗宝琴难得见到比她们还小的孩子,又是这样的可爱,忍不住便拿着帕子掩嘴轻轻笑了起来。

薛蟠道:“姑姑平日要教两位妹妹规矩学问,不如便叫小公子与我和黑子还有蝌弟一道去施先生那里听课吧。”

马姑姑自是求之不得,忙对着薛蟠道了谢,“不敢当大爷一句公子,大爷唤他小名驹儿便可。”

驹儿亦起身向薛蟠行礼道谢,“多谢大爷。”

薛蟠呵呵一笑,对着驹儿道:“那你也别叫我大爷了,唤我一声哥哥就是了。”

主家这样的和善,马姑姑自只有更安心的,便冲着偷偷看向自己的儿子微微点了点头。驹儿便又软软地唤了一声“薛哥哥,”又对着宝钗两姐妹唤了声“薛姐姐”。

见他这样伶俐,薛蟠也觉着喜欢,便禀了薛母,牵着驹儿出去认认他们要住的院子。

驹儿虽年岁小些,毕竟也是外男,自不好跟着马姑姑住在内院。马姑姑又不能放心他一个人住在外边,薛父便做主将南边一溜的原是用来存放东西的排房,辟出五间来,单独划成个小院子供她母子二人居住。这边有单独留出的角门,方便马姑姑出入,又与宝钗宝琴新分的院子靠近,两厢便利。

薛蟠领着驹儿出来,先认了黑子,接着他便看到了围在黑子身边的小霸王,眼睛霎时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