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这是黑还是粉啊?哦,我懂了,是不是正处在三观破碎重组中?
——不确定楼上的楼上到底是什么状态,但我想我们该点起蜡烛了:有一家报纸这么勇敢的质疑了,还说格林博士枉顾剧组性命,是彻头彻尾的冷血生物。
——咦?他们才知道啊。
——格林博士就是一高功能反社会,他们不知道吗?
——对的,缺乏必要的同理心,绝对的理性至上。
——这记者没看过《星际迷航》吗?可汗和史波克的综合性格,差不多就可以来形容格林博士的性格特征了。没事多看点科幻电影啊,记者!
——楼上们到底是粉还是黑啊?
——话没说完呢,我们都知道她是什么德行,可那又怎么样?我们不还是一样对她又爱又恨,只是有时候恨得多,有时候爱得多而已。
——没错,所以没什么好说的了,点起蜡烛,记者一路走好。
事实上,都不用葛瑞丝的影迷们做什么,等那篇批判葛瑞丝的报道一经传播,英国的媒体就先炸了。论起全世界媒体的战斗力,英国媒体敢称第二,就从来没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媒体敢称第一,他们可是“狗仔文化”的发源地,咳咳,只是想说英国媒体绝对是在半山腰俯瞰其他国家或地区媒体的。
更关键的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总是很统一,而且相当的护短,葛瑞丝就是那个被护的,现在有外人“欺负”她了,这不亚于捅了英国媒体的蚂蜂窝。
这么一来,英国媒体的长枪短炮全都架起来了。
先不说别的,打一梭子再说。完了后,在用事实说话。
《泰晤士报》其实是最给力的,他们把06年发生的“伪恐怖分子案”原原本本的报道出来。在这起引起恐慌的案件中,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当时还只有19岁的葛瑞丝,事后女王还发了勋章,进行表彰来着。
这件事完全是有迹可循的,尽管当时新闻在发布不久后,就渐渐被压了下去。当然,当时苏格兰场的质疑,还有跟进这桩案件的探员们的将信将疑,这就不需要报导出来了,毕竟都是无关紧要的元素嘛。
这么轮番上阵后,英媒还用看起来很轻描淡写,但实际上绝对是得意洋洋的语气称:‘我们大不列颠的水土总是会孕育奇才,像福尔摩斯爵士,像格林博士。’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媒体齐齐翻白眼,能不能要点脸,维多利亚的传奇侦探福尔摩斯,那是柯南·道尔爵士编著出来的好吗?并不是真人。另外美国的媒体最不服气,葛瑞丝明明是有英美双国籍的,什么时候就成原汁原味的英国人了!这件事咱们先记着,等以后再一块算。
——英媒的战斗力不是说说而已的,其他媒体不得不避其锋芒啊。
不管怎么说,葛瑞丝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实力圈粉了。好像出什么事情,到最后总是以这件事做落点呢,没办法,谁让现在正在吹“高智商是新性感”的风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连串事引起了一个正构思“高智商是新性感”故事的编剧的注意力,而他故事里的“高智商”正是夏洛克·福尔摩斯。
第52章
“剧组陷险境,被吓得险些魂飞魄散”这件事,还是给葛瑞丝带来一些影响的。
比如有了相当正当的理由,唐纳德·伍德老先生让外孙女每天都打一通美曰其名“报平安”的电话。
这件事在未被大范围报道前,老先生还不知道有这一遭,当他知道后免不了的为此担惊受怕,尽管这种事在葛瑞丝身边发生的次数不少了,可没有谁能真正适应了这种事。再确定了葛瑞丝安然无恙后,老先生就以“我很担心”为由硬要葛瑞丝每天都得和他保持至少一通电话,不然他就跑到南美洲去。
葛瑞丝,她也只有妥协了。
而每天围观葛瑞丝打这通报平安的电话,已经成为斯特林难得的娱乐节目了。
是的,在葛瑞丝“遇险”后,斯特林就马不停蹄的赶来剧组,并像以前拍摄《魔法奇缘》初期时,整天就一直跟在旁边一样跟着007剧组。在这之前,都是艾米丽在跟前跟后照顾葛瑞丝的。不仅如此,大资本家还遣送了一批训练有素的保镖过来,他们现在是并不显眼了,因为剧组为了杜绝再发生第三次这样的事情(第一次是外景地不远处帮派交火),雇佣了荷枪实弹的保安员。
另外,斯特林也是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客户以前的“光辉事迹”,他觉得这很好,这有助于他更好的了解葛瑞丝……个球。他在听说时满脑子都是浆糊好吗?而且这件事逼迫他不得不正视起一件事来——葛瑞丝到底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