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以后,他的儿子孝公、孙子惠文王、曾孙子悼武王都选择了在新国都附近安葬,仿佛这就代表着老秦王们如同接力棒一般步步东进一样。
秦王秋日崩,入葬这一日便选择了冬至。秋收冬藏,冬日四季的规律中便是肃杀也是安葬的季节,也是卜卦而出最适合的时间。
这一日,自咸阳原到芷阳被白色所覆盖。
白茫茫的雪地里,咸阳人自发穿上孝服在路边设祭为他们的王送上最后一程。送葬的队伍安安静静,街道边却是连续传来奏乐之声,是老秦人拿着他们的乐器犹如接力一般呜呜咽咽奏响的一曲葬曲。
而出城后,六国使者惊愕地发现,自咸阳城一路前进,路边均是有秦人自发祭祀恭送,稀稀拉拉的队伍一看便知并非是官方组织,而是私人祭拜。
此前,自王陨的消息传出后,秦人便自四方而来想要入咸阳为嬴稷送行,浩浩荡荡约有万人。
但当时一则是落葬的日子还未卜算出,另一个是为了避免有不轨之徒借机闹事,范雎没有允许这些人入咸阳城。后安国君知晓,他感念他们对父亲的情谊,命人在城外为他们搭建帐篷,白日可入城自由采买,夜里却要出城居住。
如此无奈之举的原因是咸阳城内的住宿空间有限,需要为各国吊丧之人预留,秦人对此都表示非常理解。
而自消息传出到如今秦王下葬近两月的时间内,这些秦人便固执地待在咸阳城外,一直等到现在,他们候在了咸阳城到芷阳的路上,为秦王披麻戴孝。
他们带来了今年秋收时候收获的最好的粮食作为祭品,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王最想要看见的。
而其中最为特殊的是从蜀郡而来的蜀民,秦王过世的消息自然尚未入蜀,这些人本是带着是家乡出产的丰满稻穗,受族长之命来寻在咸阳留学的自家公子报喜的,哪知走到半途便听闻了噩耗。
而现在,他们由各家公子带领为秦王披麻,以这些依托蜀郡水利工程保护而产出的稻穗为贡品,真心诚意地感谢这位做了大好事的秦王,也告知了秦王今年没有来得及知晓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