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盖在地面上的冰库保温效果并不好,密封效果也算不上完善,从冬天到现在存下来的冰块损失了五分之三,但本就是无本买卖肯定还是有赚头。

邯郸当然有售冰商人,吕不韦无意争这几分薄利,便干脆将冰块切割成块拿来送礼。

盛夏时节,砖块那么大的冰块就已经是重礼了,收到礼物的人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而且看在冰块的份上,收礼的各家都做不出晾一下客人以显得自己尊贵的姿态,吕不韦无论登哪一家的门,一说自己带了冰块无一不是被快速引进去的。

就算有人家不是看中这几块冰块,也不能落得一个「晾得客人带来的礼物都化了」的名头,这传出去着实过于失礼了。

吕不韦一发现其中好处,当下对于提议自己用冰为礼的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事欲成,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可缺。

如今,人和、地利均有,吕不韦便等一个天时。

机会很快便到,赵军大营的传令兵抵达邯郸,这次他的到来并不是来报捷,而是和过往很多次一样——要粮、要兵。

为何?!!

“可是为了扩大战果?将秦军一网打尽?”赵王心中存有最后几丝期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赵军又一次和秦军陷入了僵持。

此前赵军深入敌腹斩获五万秦军,后赵括敏锐发现秦军似有包围趋势,然而秦军也并未想到赵军此次均是主力出战,虽有包围然武力值不够,被赵军撕开了裂口成功突围渡河回归长平大营。

赵军虽然在东归的过程中难免被秦军咬了尾巴,但赵括所带领的是赵国精锐部队。部队和民兵的最大区别便是在于纪律性。经过训练的赵军便是东退也并未散乱,损失比起秦军这次诱敌深入而言小上了许多。总体而言,这一次战争就战况就斩首数目来说是赵军占据上风的。

然而等赵军退回长平大营后愕然发现,秦军之所以没有派来足够的人手来吃赵军是因为他们分兵了。秦军另外分出了两支部队,一南一北插入了赵军的后方。

长平大营的北方防线百里石长城以及通往赵军屯粮处的大粮山通道均被秦军切断,如今的秦军就有如一个做出拥抱姿态的友人一般,冲着赵军张开了臂膀。

但这个拥抱毫无疑问是致命的。

大粮山存放有赵军三分之二的军粮,为了保护这部分粮草,赵括派了大部分的民兵于那处防守。

而且大粮山之所以被选择成为赵军军粮的囤积处自有其优势在,大粮山呈居高临下之势,东侧是丹河,西北是毗邻的韩王山,而大粮山、韩王山两座山都是丹河两岸最高的山,均是西高东低,对于处于其西方的秦军来说一点办法都没有。

除了屯粮之外,它优秀的地势可帮助赵军监视秦军动向,秦军的进退人员变化全都逃不过大粮山山顶侦察兵的眼睛。山上又设有烽火台,秦军若要偷袭便可第一时间发现并点燃烽火,赵括自会派大军前去救援。

这样的防守几乎无懈可击,便是再老道的将士想要来攻破这一防守线都要头疼半日。奈何秦军将领白起不走寻常路,他根本就没有攻击大粮山,甚至于秦军的兵士根本就没有靠近大粮山的防守戒备范围。

他们先是切断了大粮山和长平大营的通讯联络,然后趁着赵军被困在河对岸的时候派兵扼守住了大粮山东侧和赵军运输的主要通道。

秦军根本就不需要和山上的民兵发生冲突,只需要在下方以逸待劳围粮杀救就好。

大粮山上的确是驻有不少民兵,但哪怕是军队在没有一个领头人的情况下尚且是一盘散沙,遑论远不如兵士的民兵呢?

山上倒是也有胆大的,曾经组织过几场反攻,但是对于全披甲的秦军兵士而言,一身布衣没有防护没有训练没有计划的赵国民兵杀起来也不比砍瓜切菜困难多少。等杀了几批之后,山上立刻就老实了起来。

秦军并不在意这些人是当真吓破了胆,还是蛰伏起来准备等赵军来救时里应外合,对他们而言这都没多大区别。

事实也是如此,赵军在发现屯粮地被封之后立刻派兵来救,他们绕过了被秦军封锁的大道,选择从大粮山的东侧小东仓峡谷进行进攻。

小东仓峡谷是由大粮山和韩王山两座山脉的溪水流淌形成的小型峡谷,这里河水不深,水流也很缓,只是整体呈现两岸地势高中间低的姿态,并无遮挡,选择从这里进攻对于防守方就是瓮中捉鳖,极为有利。

这样就算能够攻下也是强攻,用命对冲的那种强攻。

为了给他们打掩护,赵括派兵佯攻北端百石里长城所在的战场,试图吸引秦军的注意力,但并未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