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坊的工作效率很高,模板虽大,但是需要镌刻的字迹却不多,匠人熬了一个通宵,连一个白天便将其完成。

翌日,前来应征的人士们便惊奇发现,只要填写一张在城门口发放的单子,便可被人接到专门的地方去居住。

房租极其低廉,宅院内还有如今十分红火的火炕设备。虽说要和他人共住一间,但彼此也有独立的书案。

吃饭有饭堂,入厕有公共厕间,出入随意,待遇很是优厚。

更重要的是,他们居住的房屋以砖砌成,又有火炕取暖,哪怕是冬日也不用担心手指被冻僵,房间采光亦是不错,可以趁着这最后时间再复习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修建容纳烟道通过的空间,以至于这里的“床”比寻常的床要高上一截,和现代的床高度差不多,而对于这儿的人来说,那是要高上许多。

在旁人看来有些怪异,但是这样的床铺对于老人十分却友好,此次前来应征多半是中年人。此时生活条件差,三四十岁头发花白的也不少,更不必提因出行工具所造成的老寒腿状况了。

大冬天的不少人上了炕都不愿意再下来。

当这些应聘的人才听完这间宿舍其实是中山王造来以后供给中山国学子们居住之后,众人都沸腾了。

应聘只是一时的事情,不中了大家就得悻悻而归,但求学则是一世的,这里学好了还能去他处求职不是。

这些人虽然自以为都是人才,但是也有不少觉得自己还需要再精进一步的。

如果能够得到名师指点,那么就算不应聘也罢。

当下,打听这所学堂「教授什么,请来什么夫子,束脩几何」的人比起打听招聘情况的人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