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冬见小妻子板正了脸,略有些慢缓的穿起衣裳来,也自觉的到拔步床帐外。来日方长,日后有的是时机替小妻子整衣穿戴。

朱绣和湛冬两个都没有叫丫头服侍穿衣服的习惯,朱绣一面想瞧帐外天光,一面还算利落的穿戴好。

她从垂花柱下头的小柜中取出怀表看一眼,时辰果然不早了,新嫁娘次日要为公婆洗手做羹汤,总不能叫公婆一大早坐在堂上干等着罢。

湛冬听她下来脚踏,伸手把里外三层帐幔都挂了起来,温声道:“不必急,咱们盥洗后先去祠堂。祠堂辰正叩启。”

朱绣方松了一口气,出了暖阁,对镜中稍整衣裳,又亲手给湛冬也理一理。

湛冬从昨日到今晨,微笑的次数比前二十年加起来都多,“拜完先祖,请添完族谱,咱们再去给爹磕头,见一见族人。明日拜门可好?”

这拜门,就是回门,在新婚次日、三日、七日都可。早在亲迎前,朱湛两家就有默契,不教小两口忒赶了,时间定在成婚后第三日。

朱绣心里急转,思索的不是这个,反倒是如何称呼湛冬,是叫“大爷”,还是“相公”、“良人”,或者“夫君”?反不能叫“湛冬”“冬子”罢?

想了一遭儿,这相公、良人的,实在叫她不习惯,按时下风气,原该叫“大爷”,只是往日称呼别人都是带着姓名的,如“珠大爷”,这还犹可。这直接唤,由不得朱绣不想起上辈子电视剧里勾栏名将称呼恩客的夸张叫法。

清了清嗓子,朱绣方低声道:“都听爷的。”

湛冬亦咳了一声,耳根微红,低声道:“冬表字无竭,绣绣可有小字?”

朱绣摇摇头,她虽正经地办过及笄礼,但当时和湛家婚事已有默契,姆妈和舅舅就并未赐字。

“那唤做锦初可好?”湛冬低声道:“冬者,四时竭也。故恩师为冬赐字无竭。绣者,锦心也。初,始也,从衣从刀,为裁衣之始也。锦初者,为春歌。”

朱绣微微一怔,忽想起很喜欢的一句前朝诗文:“‘初华锦绣舒,千林望如一’。”这般想着,也如是说。

湛冬猿臂轻揽,把朱绣揽在怀中,胸口微微震动:“是。可好?”

“好。”

好一会儿,两个才唤外头丫头进来。春柳秋桂侍候朱绣梳洗,湛冬不用别人,自己往耳房里去漱洗。

裘妈妈却一径往床铺去,略作了叠被的样子,就忙掀开绣被,搜寻出一方洁白素帕。

裘妈妈见上头一团殷红,脸上已笑开了花。朱绣从镜中余光瞥见,不由得又有些烧脸,心下道,原来是收元帕来着,只是若搁在别人家,这元帕是要送到婆婆手里的,可如今难不成得自己收着?

正思忖,却见湛冬从耳房出来,已把他自己收拾妥帖。看一眼房内,湛冬道:“拿来。”

裘妈妈一愣,复忙把叠起的元帕奉上,见大爷拿过元帕,打开案上的龙凤镂雕红匣,轻轻把元帕放入其中。裘妈妈分明瞥见,里头还有一绺用红丝线细细缠绕起来的头发,不由得笑的更欢实:她本想先收起来随后再悄悄给奶奶的,不成想大爷这一成亲跟开了窍似的,这可比她原来想的要好百倍。

朱绣强按捺下羞意,昨儿什么都做了,当时不羞,如今更不能露怯。

幸而要开祠堂,不多时小夫妻两个就起身。湛家本支族老及长辈辰正开祠堂大门,夫妻俩按规矩肃穆拜了祖宗,族老在族谱上郑重添了朱绣的名字。此时,朱绣方才真正是湛冬元配嫡妻,百年后神牌要与湛冬放于同高位阶说上,在这湛氏宗祠里受子孙香火祭拜。

之后就是参拜公婆,湛家人少,只跪湛大即可,湛冬生母已在祠堂受了香,也不必再请出灵位。至于湛大屋里的两个姨娘,朱绣还是头一次见,年纪大概二十五六岁,一个温柔些一个貌美些。见礼时却不需要朱绣伏低,两个姨娘得向她先道万福,朱绣微微侧身,只受了半礼,又轻轻颔首还礼罢了。

湛大笑的极为开怀,见两个姨娘拜见了,忙道:“你们退下罢。”又向湛冬笑道:“一会子你们叔伯和兄弟嫂子们就上来了,咱们快吃罢饭,别弄那些个虚礼。”

朱绣到底亲手盛了两碗羹汤奉上,湛大先将一碗放到身侧右边的正位上,笑道:“好了,你们的孝心,我和你娘知道了。都入座罢。”

这洗手做羹汤,朱绣只亲手盛过,就算是过了这礼。

饭毕,朱绣回房重新换过一身滚狐狸毛红袄裙,才又上厅来。方才那身正红镶黑边的大礼服,过于庄重,祭拜祠堂正好,见外客却不大相宜。本来祠堂后拜公婆也该换一身衣裳,只不过没有外人在,湛大又不讲究,湛冬不舍得忒折腾才经雨露的小妻子,执意不许,朱绣这才得以吃一口安生早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