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正旦大朝

这次诸侯入朝最大的咖,安丰侯、凉州牧窦融人还没到,奏书已经摆在了皇帝案头,内容是请求辞去凉州牧的职位。。。他也想搬家到长安。

皇帝直接回了两个字:不准。

窦融来长安之后受到空前的礼遇,皇帝见到他像是见到自己多年不见的亲戚似的,整张黑脸都发着光。

话说回来,他和窦融如今还真是亲戚。他的二兄刘茂是窦融的女婿,两个人已成亲两年,育有一子,刘家和窦家有姻亲关系。

窦融当着皇帝的面再次请求辞职,皇帝还是不准,一力挽留,那个样子根本就不是装出来的。窦融这个凉州牧根本就辞不出去。

窦融有点无奈,闵堪却彻底放了心,他一边庆幸自己的英明决定,一边在心里忍不住地骂耿况:这个傻老头。

正旦大朝的日子终于到了。

天还没亮,长乐宫中布满旗帜,卫士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廷中排列着一列列的战车,一排排的骑士,步卒更是阵列森严,他们手中持着长长的矛戟,面容肃穆,兵刃森森地发着寒光。人数虽众,除了马的喷鼻和蹄声,以及来往官员的脚步声,并没什么别的声响,使整个宫殿充满庄重的气氛。

天刚一亮,有谒者引导着诸侯百官依次入殿,在殿中等侯,众人沉默肃立等待。

不知等了多久,忽然治礼的谒者大喊道:“趋!”

于是诸侯百官都向前小步快走,各入其位,在大殿台阶的下面是低级官员,按次陈列两旁,台阶上面有数百人之多,全是诸侯和高官,一般功臣列侯、各级别的将军都在西,面朝东面,文职的官员则在东,面朝西面。

殿上设九宾之礼,这是最为隆重的礼节,就是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延引上殿,依次传呼。

皇帝乘坐辇车出来,礼官举起旗帜传呼示意,诸侯百官都低下头去,等到皇帝就位,谒者高呼:“拜!”诸侯百官依照礼仪五体投地,叩拜行礼,诚惶诚恐。

之后谒者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员依次上殿,毕恭毕敬地向皇帝行礼、奉献、道贺,地方郡国的上计吏也上殿拜贺,并呈上过去一年地方上的收支文书。

一套礼仪下来,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闵堪杂在诸侯之中,俯首下去的时候,忽然觉得止不住地害怕,心头扑通扑通地狂跳,他第一次深刻地觉得,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皇帝仿佛一伸手,就能将他捏得粉碎。

这种念头在大朝中一直萦绕在他心里,挥之不去,让他在大冬天出了一身的透汗,直到典礼结束出了宫门,闵堪才恢复了几分胆气。

“真是自己吓唬自己,离得那么远,他管得着吗?”闵堪摇了摇头,像是想把心中的恐惧甩掉。

按照礼仪规定,皇帝在长乐宫大宴群臣。这是最高级别的国宴,十分隆重,有各地歌舞助兴,甚至有西域风格的表演。

宴上珍馐佳肴应有尽有,尤其是面点,让人大开眼界。由于皇帝喜欢面食,甚至为此改造了石磨,大大提高了大汉的面粉质量。尚食院开发出了各式面点,燕饼、煮饼、汤饼等已经上不去桌了,饺子也算是寻常的了,食案上摆的还有油酥面团、水晶包子、小窝头、烧麦等等。

宴上当然少不了酒苑出品的高度酒,也是花样翻新,滋味各异。

这些酒食就连窦融、耿况等原本豪门出身的诸侯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何况那些土包子出身的赤眉将军。

虚水侯、琅琊将军的嘴根本就没停过,一边吃还一边念叨:“还是长安好啊,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有,玩的东西也多,在屯田营里,哪有这些好东西?”

琅琊将军在右扶风屯田,手下有数千屯田兵,过着大地主的舒心日子,虽然吃喝不愁,可是和长安的生活来说,根本就没得比。他好不容易来一趟长安,正想着要好好地享乐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