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灭族之恨

樊桃花道:“这得先看陛下的意思,看他是不是罪止方先生一人,不再累及其家人。”

“方先生行刺事出有因,他为父母兄弟报仇,何罪之有?何况那刘玄又没伤着半根毫毛,以方先生一人抵罪还不够,怎么还要难为他的孩子?”

樊崇说着霍地站起,“我去跟皇上说!他不能让方先生绝后!”

“父亲!”樊桃花拦住了他,“您如今哪都不能去!不仅不能去求情,反而要上书请罪,自请责罚。”

方阳的案子没多久就定了下来,事情很清楚,没什么政治背景,也没什么阴谋,完全是方阳的个人复仇行为。???

这个案子在朝臣中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人主张依法处理,判处方阳腰斩之刑,有人却说他的刺杀行为是为父母复仇,是尽孝道,大汉以孝治天下,应当法外施恩,将方阳赦免。

当然,主张赦免方阳的以赤眉系将领为首,方阳当时作为军中少见有学问的人,是受到了广泛尊敬的,而他这个人貌似人缘还不错,有许多人为他上书鸣冤。

三司的主张是依法处理,如果孝道可以用来作为杀人的理由,那么这世上将充斥仇杀,国家法律威信将荡然无存。

他们这些专业搞法律的人情味要少了许多,三司会审的结论是应判腰斩,上报给皇帝后,皇帝表示支持法办的决定,但是他御笔一挥,将腰斩改为斩首。

作为现代人,刘钰觉得腰斩这种死法太不人道了,这种不人道的刑罚居然持续了几千年,直到雍正年间,最后一个腰斩的犯人被斩后,迟迟没有断气,他用手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连着写了七个“惨”字,这番惨烈情景触动了雍正皇帝,他彻底废除了这项刑罚。

刘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下旨取消腰斩之刑,把这项刑罚提前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件事又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皇帝仁德的名声越发响亮了。

此事并没有罪及家人,方阳安心地走上东市受刑。

他的死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有相当多的人为他鸣不平,因为大汉有复仇杀人而脱罪的先例,只是方阳运气差了点,遇到讲究法制的建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