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弘农都尉

司马超占领宜阳一个月,整合了城内的降兵,加固了宜阳城防,按照和夏阳议定的战略,不断出兵骚扰附近的朱祐军,让朱祐十分头疼。

朱祐的领军能力一般,能当上建业大将军,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靠了与刘秀关系亲密。他是刘秀的发小,两人一起长大,同在长安求学。

当时刘秀去看望朱祐同学,朱祐同学竟然因为要去上课,拒不接待刘秀同学,让刘同学十分尴尬。

要是在后世,朱祐应该是个三好学生团干部之类。人家却靠关系成了汉室中兴功臣,可见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刘秀后来时常突然“驾幸”朱祐家里,还一本正经地说:“朱祐同学,这次你不会因为要上课去而拒绝接待我了吧?”

在与司马超的对抗中,朱祐更是暴露了他能力上的短板,部下有三万多人,几乎两倍于敌的兵力,竟然丝毫占不到上风。

司马超对任延君说道:“尚书不必着急,洛阳城内二十万兵马,广有粮草,只要城中人不自乱,吴汉军很难破城。我慢慢想法子,一定把尚书送进城去。只是入城难,出城更难,尚书要出城时怎么办?”

任延君道:“走一步看一步,先进去再说!”

任延君如此着急,不全是因为他是朱鲔的好友,急于劝他弃暗投明,更因为他的独子任尚就在朱鲔手下担任校尉。因为这个缘故,杨延寿曾建议皇帝不要派任延君出使,生怕他会借机逃走。

皇帝却道:“父子有亲,乃是人伦大道,朕不忍见其骨肉分离。若是任氏父子团聚,能叙天伦之乐,就是因此离朕而去,朕也在心里替他们高兴。何必非要拆散人家亲骨肉呢?”

一番话说得杨延寿连忙跪拜,高呼我主仁德。

刘钰话说得漂亮,不过是因为他的身边时刻有史官拿着笔,随时记录皇帝陛下的语录,他不说几句文绉绉的漂亮话,好意思吗?那不是砸人饭碗么?

况且任延君一个文人,作用有限,留用他是一个姿态,他走了也没什么可惜,还能利用来做个秀,表现皇帝陛下的仁德,何乐不为?

要是哪个大将出征,皇帝陛下可完全不管什么人伦大道,是非要别人把儿子留下不可的。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