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页

千江不渡 七六二 801 字 2023-05-12

而且,置身于这个玄妙莫测的世界,他完全想象不出接下来的遭遇会多么离奇,最重要的是,他不想让前来帮忙的李清源和金雪瑕遇上意外,故而,在这最后时刻,不得不再问一次:“你们确定要去?”

金雪瑕望着远方漆黑的群山,摸着手腕上的珠串,面容沉静,无所谓道:“我跟他一道。”

李清源笑着叹息:“看过你脑袋里的东西,我实在不能不好奇,关于这天地、万物,这须弥世界……谜底近在眼前,换做是你,你能忍住不看?行了、行了,知道你能忍住,但我此行前来还有第三个目的。”

“什么?”周不渡问。

李清源:“你当不当我们是朋友?”

朋友遇上麻烦,需要自己,怎能不挺身而出?

“当然,那……多谢两位,我尊重你们的意愿。”周不渡很是领情,不再多言。

他背上背包,行至井边,往下扔了几块石头,估算出井深约有二十来米,用神笔将软梯稍作修改后挂好钉死。

实际上,除了他,其余三人都是武道高手,有软梯作为着力点,三两下就能飞到井底,越千江带着他飞也很轻松,但众人听从他的意见,稳扎稳打,绝不“作死”。

越千江在井口附近布设了几个法阵,继而跟金雪瑕一人持一支嵌了夜明珠的棍子,一个打头、一个压尾,缓缓往下探索。

·

这是一口相当古老的木构井,构建规整、工艺考究,井壁上垒砌着数十层木框。

将统一规格的长木条两端加工成原始榫卯结构,相互搭接成闭合的八边形,这种支护结构的稳固性很强,但相关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并不算太稀奇。

真正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井的内径特别大——将近四米。

要知道,建造水井的目的就是从地下取水,因为挖掘很费工夫,井口只要需要能容纳木桶上下即可,故水井的上口内径通常有五六十厘米就已经完全足够,直径四米的水井实在稀奇。

“你们说,古人费工夫修这么大的井,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李清源是捕快出身,习惯比别人多想一层。

天空原本就黯淡,下行了十米左右,往上看,完全望不到一丝亮光,井里空空荡荡的,回音放大了说话的声音,更显得井下阴森幽寂。

“穿井立营,行军作战的第一件先行大事便是掘井。当心,有一块断木。”越千江说着,伸手扶了一下周不渡的脚踝,“如果大量人马驻扎或是被围困在蛩山一带,他们会需要这么一口井。”

周不渡:“按照传说推测,这口井里有三苗的巴族人用象族人炼成的秘药,后来,舜帝出征、死于苍梧,紧接着便是禹伐三苗,所以,这口井开凿的年代应该不晚于禹伐三苗的时间。《墨子》说‘禹伐三苗,日妖宵出’,意思是禹王出征时,昏黄前后发生了日全食,查询古代日食表,可知那天是公元前2104年1月24日。当时的水井以土井为主,木井较为少见。石井栏则应该是盖石板的时候一并砌成的。”

“啊?所以呢?”李清源为了节省力气,没有观察他的内心,听了那么大一堆分析,已经不想问“公元”是个什么玩意儿了。

周不渡:“所以,这口井的造井技术很先进,规格也很高。”

李清源无语:“你要不试试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段时间,任何事情都不管,任何事情都不想,没准这病就好了。成天这么想东想西的,我要是你我肯定也会生病!还能确定三千年前的日食发生在哪一天,不是,你怎么知道《墨子》里写的就都是真的?”

周不渡:“我问过他了。”

“谁?你问谁?”李清源不明所以。

周不渡:“墨翟。”

李清源:“……”

行,你清高,你了不起,你有事直接问墨翟!

周不渡不逗他了,直说:“那个年代,三苗的部落比较落后,象族则是舜的部族的分支,属于东夷,正处于龙山文化时期,懂得搭建木构井的技术,他们被分封在有庳,也就是道州北部,所以我觉得,这口井最初是象族人开凿的,要供许多人使用,其中不乏贵族,或许,他们整个部族都被巴族围困在了这里。再来,道州位于南岭与阳明山之间的盆地,地势对于防守而言极其有利,象族人在这么好的主场作战,如果最后还是被困在了这种地方,肯定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好有道理,但又有点儿离谱。李清源不知该说什么,有气无力道:“要不你真的试试在家里闭几天关吧。”

“到了,地上有泥水。”越千江掌着周不渡的手,把他扶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