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千江不渡 七六二 838 字 2023-05-12

周不渡便先解释:“这道观是我们刚接手的,正想办法经营起来。无奈兄长正在病中、头脑昏沉,只能由在下代为主事。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为首的稽查官姓刘,四十来岁,蓄短须,清瘦文雅。此日未着官服、没带亲随,一路行来,如闲庭信步,很随意地观察着四周。

道观内外,大周旗、警示语之类的“标配”一眼可见。其地处虽然偏僻,宫观亦不华美,但大殿繁复的斗拱、额枋上精致的花纹,飞檐、扑水、膊风、化废……营造法式、装潢布置都很讲究。

他非玄门修士,看不出僧道们的修为高低,最看重的是他们对朝廷教化的态度,看他们愿不愿意费神把表面功夫做到位。

因此,刘大人对灵通观的印象不错,慢条斯理地说:“无妨,大周以律法治国,我等奉命前来,秉公办事,不讲虚礼。”

“多谢大人。”周不渡莫名其妙地想到,这不愧是楚王手底下的人,依法治国,素质真高。

·

跟稽查官同行的道人五十来岁,高而瘦,面白无须,是青阳山弟子,道号法真。

他看着像是炼内丹的武者,气质颇为高古,不苟言笑,报完来历,便单刀直入:“两位年方几何、师出何门,入道了不曾?”

周不渡行了道门的礼,答:“回道长的话。在下今岁十八,师门隐世,在北邙山中修行,是古墓派,师父乃净明道闾山派陈靖姑的弟子。说来惭愧,我入了道门,却未能入道,只擅长画符,兄长比我年长三岁,修为也高一些,懂得施咒。”

道法三千,天底下稀奇古怪的门派多了去了,青阳山跟北邙山虽然都属于秦岭山脉,但一个在咸阳、一个在洛阳,相隔万里,谁又知道哪个门派占了哪个山头、哪个洞里住了什么人?

“红头、乌头,两位是闾山法师,能画符施咒,修为自是不错。”法真脸上没什么表情,“北邙是修道的好地方,你们何故入世,千里迢迢来此?”

周不渡按着预先准备好的说辞应答:“此番回乡,一是为了完成祖父的临终所托,收回祖宅,也就是这座道观;二是为师父传道,将古墓派发扬光大。”

“孝老敬亲、尊师重道,确是净明忠孝之道。”法真应该没有怀疑,点了点头,对刘大人说,“宫观建制合乎正法,神像灵气充沛,稍后考察道士的斋醮科仪即可。大人,我这边暂时没什么问题。”

这么爽快?周不渡不敢相信,道了声“无量福生天尊”,继而看向那僧人。

僧人是京城大觉寺的弟子,法号智明。三十来岁,中等样身材,圆脸白里透红,眼神清亮,样子很是和善:“小僧看来,你的兄长很有几分我佛门的气象。”

师徒两人都戴着护心镜和易容符,身上的气象既然能瞒过紫炁元君的法眼,应当不会被一个僧人轻易识破,智明多半只是注意到了越千江先前坐于茶室时的姿态。

这倒不难解释。现下释家三宗里最流行的是禅宗,周不渡回忆经卷,现学现卖:“菩提达摩说,佛是西国语言,实则指‘觉性’,性即心,心即佛,佛即道,道……即禅。我兄长是有些觉性。”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智明清亮的双眼注视周不渡,心里或许仍有些古怪之感,但究竟看不出端倪,“小道长的觉性也很高。”

周不渡:“见笑了。”

智明微笑道:“先前听两位捕快朋友说,张家兄弟是从蜀中来的外乡人,所修之道奇异,今日一见,果真不俗。小僧原就是跟过来开眼的,没什么要问,只听刘大人的吩咐。”

这僧人可真有意思的,一句话就把那两个捕快打小报告的事透露了出来,大概是看得通透、不在意世俗人情罢。

那两个捕快为了找碴出气颇费了些心机,八成是在闲谈间提起灵通观尊奉外道崇福宗的事,顺水推舟把稽查官们带来突击检查,想打“张家兄弟”一个措手不及。

但现在就算是掘地三尺,都不可能在观里找到崇福宗的丝毫踪迹。

刘大人来得匆忙,连官服都未及穿着,多少有几分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不悦,见事情进展顺利,他倒是很乐意:“不错,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周不渡又多了几分蒙混过关的底气:“大人,我观里的地契房契、户籍度牒俱已备齐,请尊驾移步茶室稍事歇息,待我……”

·

“大人,您可不要被诓骗了。”一个捕快见众人相谈甚欢,没忍住出声打断,“我等负责定海地方治安,对这道观有些了解,他们真正的供奉并不在前殿。”

“对对对!什么古墓派,当真是闻所未闻。”王家人逮着机会,声唤起来,“这几个后生不知是入了什么邪门歪道,将仙姑往日的教诲全丢了,昧良心谋财害命,求大人为咱们老百姓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