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页

李斯等人拿出这一策略的时候,还提到一个好处,那就是以北伐为借口修改赋税制度,从关东地区获取更多的赋税,以此来遏制关东地方势力的发展,但宝鼎认为这一策略会激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会让关东人在双重压榨下不堪重负从而引发关东局势的动荡,所以宝鼎坚决反对。

始皇帝虽然支持宝鼎的意见,但也没有反对李斯的策略。他的这一态度直接导致李斯在隗状等大臣联合上奏发动北伐的时候,给予了坚决支持,试图以中枢的决策来逼迫始皇帝采纳他的策略。

公子腾、甘罗、赵高、公子庄、陈禄等中枢大臣虽然在廷议上极力反对,但奈何另外两大政治势力联手“出击”,根本阻止不了。

面对中枢在北伐一事上的决策,始皇帝也动摇了。

第457章 点了一把小火

武烈王公子宝鼎对李斯的这一做法极度不满,他在给始皇帝的信中严厉责斥了李斯的“背叛”。

值此关键时刻,咸阳宫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但李斯为了一己之私利,置帝国安危于不顾,置本政治集团利益于不顾,竟然与政治对手联手逼迫皇帝采纳他的决策,这是背叛,不可饶恕的背叛。

宝鼎在信中警告始皇帝,昨日李斯曾背叛吕不韦,今日李斯公然背叛始皇帝,那么明日李斯就能背叛大秦帝国,这等私欲熏心、背信弃义的小人不可用。

始皇帝虽然对李斯的做法略有不满,但李斯与他的政治理念一致,李斯为推行中央集权奋勇冲锋,李斯对他的忠诚毋庸置疑,所以始皇帝尚没有把李斯的行为上升到背叛这一高度,即便宝鼎在信中怒不可遏,始皇帝也是一笑置之。

他给宝鼎回信,极力维护李斯,并告诫宝鼎不要因为彼此政见的不同而蓄意挑起内部的斗争,这时候要从大局出发,要维护内部的团结,不要给对手以可趁之机。

始皇帝的态度一览无遗,他动摇了,“焚书”一案的胜利让他自信心膨胀,他要加快中央集权的步伐,但目前帝国并不具备中央集权的条件,帝国当前最急需的是稳定,是恢复国力,是发展强大。

始皇帝和李斯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竟然无视帝国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危机,更不顾“焚书”一案已经严重激化了秦人和关东人矛盾的事实,明知关东地区的血腥冲突随时会爆发,但依旧置若罔闻,执意要以发动北伐之策来遏制地方势力的壮大,不顾一切地把帝国推行崩裂之路,这令宝鼎忍无可忍。

此刻帝国亟待解决的是缓解矛盾,而不是让矛盾轰然爆发。

※※※

宝鼎愤怒了,他把手中的书信狠狠砸到案几上,杀气凛冽。

唐仰、琴珪、公孙贤等官员和代王公子将闾、左副率章邯等人紧张地望着宝鼎那张铁青的脸,暗自惊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