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页

王贲出任东北疆军事官长,燕山南北、辽西、辽东等地都是其镇戍辖地。

司马尚调任两淮军事官长,辅佐楚王公子昌镇戍两淮。

司马断调任江东军事官长,辅佐吴王公子高镇戍江东。

中尉卿张唐调任山东军事官长,辅佐齐王公子骧镇戍山东。

内史公子成出任中尉卿,戍卫京师。

甘罗出任内史,出任京畿军政官长。

赵高回京,出任御史中丞一职。

※※※

很明显,统一战争刚刚结束,咸阳就开始调兵遣将,要发动南北战争了。

进行南北战争,驱逐北虏,守护长城,这是最为冠冕堂皇的进行军事统率大调整的借口。把秦军能征善战的悍将和最精锐的军队全部集中到北部边疆,正好实现了守外虚内的国防策略。

然而,咸阳朝堂上的各政治派系控制地方郡县,发展地方势力的最强后盾就是这些声名显赫的军队统率和百战之师,如今始皇帝做出了进行南北战争的决策,以此为理由,把这些统率和军队统统调到北部边疆戍守长城,实际上就是遏制和打击了地方势力,为中央加大对地方郡县的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赢得了足够的时间。

始皇帝在武烈王公子宝鼎的支持下,突然来了这么一招,顿时让那些打算在自己控制的地盘上大干一场的功臣们措手不及。

是不是没有对策?当然不是,山东、两淮和江东的形势都非常紧张,这时候无论是调动镇戍军统率还是抽调精锐军队,都将加剧地方形势的恶化。

于是以丞相为首的公卿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谏,阻扰这一人事调整方案的实施,各地镇戍军统率和封国王、地方郡县官长们也是急奏咸阳,恳求始皇帝考虑到地方郡县的实际困难,暂缓或者放弃调动镇戍军。

始皇帝勃然大怒,在朝堂之上厉声警告,违抗命令者,严惩不贷。

武烈王公子宝鼎也公开支持始皇帝,他警告文武大臣们,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中土,抬头看看长城外的匈奴人,一个正在威胁中土存亡的敌人已经逼近了长城,中土可以说是岌岌可危,这时候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绝对不能凌驾于王国利益之上,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都要以大局为重,要绝对遵从始皇帝和中央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