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页

“熊氏更要感谢武烈侯。”昌文君言辞恳切地说道。

年前他接受了武烈侯的劝谏,留在了东南,而昌平君现在也到了中原,虽然两人都是辅佐角色,但实际上却掌控地方大局,熊氏外戚等于把自身的实力由京都转到了地方,这完全符合急流勇退、韬光养晦的策略。

从表明上看,随着华阳太后的薨亡,熊氏外戚急剧没落,而罪魁祸首就是武烈侯。正是武烈侯的一系列谋划,把昌平君和昌文君先后赶出了咸阳,但咸阳中枢都知道,武烈侯这一系列举措事实上是保存了熊氏外戚的实力。只要熊氏外戚实力依旧,那么未来无论是确立王统还是重返中枢,熊氏都能进退自如。

熊氏外戚当然不想轻易离开咸阳,但武烈侯太厉害,威逼利诱,利用华阳太后的辞世和公子扶苏的出镇中原,硬是把熊氏外戚拉出了咸阳。既然离开了中枢,熊氏外戚也不得不接受事实。昌平君和昌文君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这一放下来,再抬头看看局势,眼前豁然开朗,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不管是昌平君还是昌文君,现在都无意与武烈侯对抗。合作则双赢,既然如此,当然全力合作。至于将来是不是反目成仇,那不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昌文君的这句话就是对武烈侯的承诺,在武烈侯经略西南之际,熊氏会调集中原和东南两地的全部力量予以支持。

※※※

白氏带着赵仪和溥溥也赶到了城外。

宝鼎跪别母亲。白氏手指山坡下的灾民,问道,“你听到了自己的誓言吗?”

宝鼎郑重点头。

“你要实现自己的誓言,你要救活他们。”白氏神情严肃,语气决绝,“如果你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你就不要回来了,我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变成杀人屠夫。”

宝鼎呆了一下,然后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儿子谨遵母亲之命。”

赵仪跪在宝鼎身边,泪如雨下。

宝鼎握住赵仪的手,对白氏说道,“母亲,我要带她一起走。”

白氏眼圈突然红了,颤抖着声音说道,“你没有信心?”

“母亲,西南之行,缺了她不行。”

白氏蓦然醒悟,“你要她去夜郎?”

“西南之战,我必须得到夜郎人的帮助才有胜算。”宝鼎苦笑道,“我曾寄希望于琴氏家主,但她……”宝鼎摇摇头,望向赵仪,“我现在只能指望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