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宝鼎东向而坐,扫了一眼食案上的酒菜,笑道,“楚人的菜或许不对口味,但楚人的兰陵酒天下知名,你们也不喝一口尝尝?”

南山子端起酒爵,浅尝即止,“我拒绝了苍头,即便那是公子的主意。”

宝鼎转目望向苍头。苍头冷笑道,“若要打消大王对公子的怀疑,必须损失一部分黑衣,这是没办法的事。”

宝鼎摇摇手,“都是一家人,凡事商量着办,争论毫无意义。先生可有对策?”

南山子摇头。

“现在既要打消大王的怀疑,又要救出韩非,时间又非常紧迫,非常困难。”赵信叹道,“一筹莫展啊。”

“损失一部分黑衣反而证实了大王对公子的怀疑,此举得不偿失,我也不赞同。”宗越在旁附和道。

“大王手段凌厉,茅焦和姚贾已经上奏,矛头直指韩非,韩非危在旦夕。韩非一旦出事,大王掌控了主动权,公子将极度被动。”苍头忿然说道,“此刻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壮士断臂。”

屋内陷入沉默。南山子神情冷肃,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正如宗越所说,损失黑衣未必能改变局势,搞得不好反而把公子宝鼎陷了进去。

宝鼎有些烦躁,冷声说道,“茅焦?姚贾?两个不知死活的老匹夫,竟敢在这时候冲出来对付我,老子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说到这里他转头望向苍头,“可有两个老匹夫的把柄?”

苍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对付关东人,等于打秦王政的脸,激怒秦王政,会让局势更加恶化。

宝鼎又抬头望向赵信。赵信犹豫了一下,说道,“时机不好,现在刺杀,公子的处境势必更加艰难。”

宝鼎转目宗越。宗越沉吟稍许,说道,“茅焦是齐国人,到秦国之前他在稷下宫。嫪毐之乱的时候,他曾冒死劝谏大王赦免赵太后,在关键时刻给了大王一个台阶下,自此赢得大王的信任。”

“姚贾是魏人,曾在大梁做过门监,后来做了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窃符救赵,滞留于赵国,姚贾随之转投赵国,继续追随信陵君。因为魏王坚决拒绝信陵君返国,信陵君前景黯淡,所以他的门客陆续散去。姚贾就在这种情况下转投到了平原君府上,一度赢得平原君的赏识,举荐其入朝为官。平原君死后,其势力受到打击,姚贾被赶出了邯郸,于是西奔咸阳,转投吕不韦,在咸阳逐渐风生水起。这次他奉命奔走关东诸国,破坏合纵,据说成效显然,大王加其爵升其官,予以厚赐,对其非常欣赏。”

宝鼎的脸上露出一丝阴笑,他从宗越的话里已经听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南山子和赵信互相看看,眼里都掠过一丝忧色。宗越不愧是搞秘军出身的人,很快就找到了姚贾的致命要害,只是,谁来“揭露”姚贾?谁来置姚贾于死地?当然需要一个赵人,而这个人已经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