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另类赏赐(下)

赵煦疑惑道,“不是皇家的田地,又不在中原,那这些土地在哪里?”

杨怀仁向西扬了扬下巴,“在西边。”

章惇立刻反应了过来,有些讶异的问道,“杨郡公所说的,可是原来西夏的土地?”

杨怀仁点点头,“章相公说的对,正是这次宋夏战争之后,大宋从西夏那里得来的那些土地。”

章惇愣住了。战争结束后,西夏大片的国土已经进入了大宋的疆域,本来按照习惯,西北边地的土地,是应该划作军田,来养边军的。

之前章惇也考虑那么多,只是想着按照以往的习惯去处理就好了,可杨怀仁现在忽然提出来,他才意识到,他先前想的事情,完全错了。

西夏的国土面积其实很大,不过除去贺兰山以东的良田和草场之外,往西则是大面积的戈壁和荒漠,田地和牧场相对稀少。

而这次大宋大胜西夏,占领的正是贺兰山以东的那一部分好地,而西夏的皇族和朝廷,已经被赶到了西北荒芜之地,没有了良田和牧场,他们也只能自生自灭。

章惇本打算用这些好地养兵,用牧场来养马的,可现在看来,西夏都完蛋了,西北边军还保持那么庞大的编制,是不是有些多余了呢?

他还没有理清思绪,便想杨怀仁问道,“杨郡公说的详细一些。”

杨怀仁继续说,“原来西夏的那些良田和牧场,可是哺育了大量的西夏人,如今西夏人被赶到山北去了,留在那片土地上的,大多数百姓其实都是汉人。

可以前的那些土地,却并不属于汉人,大多数的汉人百姓,其实都是在为党项人耕作,他们能获得的粮食和利益相对很少。

如今那些土地都是咱们大宋的国土了,要想让这一片国土能维持下去,除了一定的军事上的存在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把那片国土上的原来属于西夏的汉人百姓,进一步变成大宋的百姓。

我们现在只是占领了这些土地,如果没有获得当地百姓的认同感的话,那么这片土地就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属于了大宋。

要让当地百姓对大宋,对陛下有认同感,就要让他们有土地,有财产,过上以前他们没有过上的好日子。

这样一来,当其他什么国家再来跟大宋争夺这片土地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就会首先站出来,捍卫他们的家园和利益。”

章惇不断的点头表示认可,似乎渐渐明白了杨怀仁的用意。

“杨郡公的意思,是把土地作为给那些有功将士们的赏赐?”

“对,”杨怀仁道,“那些土地如果放在中原,听起来也不算多,但在人口稀少的西北边地,就算是很多的良田了。

陛下可以下一道旨意,占领地的百姓,按照人口数,平均分配一定量的土地,让他们可以自给自足,他们自然会对陛下感恩戴德,逐渐对大宋和陛下产生认同感,十年以后,他们就会把自己当做了宋人。

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不用多,也不能少,保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可以了,而剩余的土地,则当做赏赐,奖励给有功的将士们。

也许会有将士们觉得他们家在中原,没法享受到那些土地的好处,这一点也不是没法解决。

赏赐给将士们的土地,和分配给当地百姓的土地混合在一起,让当地的百姓作为佃户来耕种将士们的田产。

这样一来,当地的百姓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粮食作为酬劳,而缴纳了田税之后的财富,再交给拥有土地的将士们。

百姓帮忙种田,得到应有的利益,朝廷有了税收,而将士们也会在将来有了长期稳定的额外收入。

这些收入一年可能不多,但长期看来,拥有能持续产生财富的土地,比起陛下一次性赏赐的金银来说,将士们也会得到更长久的好处。

而且将士们有了这样的长期收入,也会更加忠于陛下。”

章惇灿然笑道,“这点子不错,一举三得。”

赵煦其实还听得云里雾里,虽然杨怀仁的主意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细想之下,确实是对各方都有利的一个办法。

大宋多了国土,还得了百姓,新的百姓用新的国土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让百姓能安居乐业的同时,也让朝廷多了财政收入,重要的是还让皇帝得到了百姓和将士们的爱戴,又解决了眼下内府没有足够的现钱赏赐将士们的难题,这可不仅仅是一举三得。

连章相公都赞赏杨怀仁的点子,赵煦便更没有理由不觉得这个主意好了。

“嗯嗯,杨爱卿的点子确实不错,那么朕想问问,爱卿这个大功臣,又要多少土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