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商倒吸一口凉气。

看到对方眼中的敬佩之色,兔头摊主禁不住现出几分骄傲。

实际上,平川城最初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远不像如今看起来这么顺利。

不光女童,就连很多男娃,家长们都不愿送进学堂读书,而是让他们去搬砖、挖煤、摘棉花,能多赚一文就赚一文。

最后,还是楚溪客想了一个“连环计”。

首先,他让楚记食品厂、平川棉纺厂以及三关口商业街等贴出一份联合招工启示,明明白白地写明各个职位的要求和待遇。

百姓们惊奇地发现,“管事”的工钱居然不是按月算,也不是按日算,而是按时辰!一位普通管事一个时辰的工钱就抵得上普通工人一整天了,更别说对技术要求更高的设计师、雕刻师等。

就在众人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家孩子也能做到“管事”的位子时,紧接着便发现——成为“管事”有学历要求!

当然,结合这个时代的情况,楚溪客对此做出了特别说明:这里的“学历”不仅是学习四书五经,也包括相关技能和经验的考核。

可是,要想获得“学历”,少说要学三年,多了则是九年,倘若把这九年的时间用来赚钱,就算成不了管事也能赚很多了。

送娃娃去上学,真的划算吗?

就在百姓们犹疑不定的时候,楚溪客又发布了第二项“劝学政策”——

家中有一个孩童上学的,每旬有一百文“笔墨补助”,家中有两个孩童上学的,则增加到每旬一百五十文,以此类推。

蚊子再小,那也是白得的呀!

紧接着,楚溪客又说了,每个学生都能办一张“学生卡”,拿着学生卡在官办的店铺消费一律折上折。比如,一条棉被原价是一贯钱,平川户籍按照半价买,再叠加学生卡的话那就是半价基础上再半价!

虽然一张学生卡只能用一次,但是平日里的油盐酱醋啥不是钱,里打外出当真能剩下不少了。

这还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