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事处主任这态度让禄星爸爸总算是松了口,而发了下神经心情立马就变的特别好的郑常山在跟着街道办事处主任穿梭在人来人往的菜市场之后也没再故意找他麻烦,两个人不时停下根据部分摊主的实际卫生情况等收走几个饭碗,这又是炸鸡排,又是生煎包,豆腐脑的,过半天功夫居然正就把半个市场给完整的走完了。
“十七,十八,十九……恩,禄星,这里总共二十个饭碗,都是些用变质食品的无证小摊贩,要是没什么问题我就拎回去直接砸了处理了啊?”
冲着塑料袋仔细清点了一下里头这些一次性饭盒的数量,郑常山帮街道办事处主任拎着塑料袋闻言也点点头同意了,见状的街道办事处主任见自己可算是快完成了和领导一块的工作瞬间就送了口气。
可是这边还没等他说上句话,郑常山兜里的手机就忽然响了,伴着一阵能听聋人耳朵的‘老公老公木马木马’后,等郑常山一接起电话拿到耳边后,街道办事处主任只看见原本还表情正常的他忽然就脸色不太对劲起来了,而当下一秒,眼神变的有些微妙的郑常山先是勾起了一个诡异的笑容,接着开口反问了一句道,“哦,你是说……补遮郎死了?”
第36章 警服
补遮郎和补衫女,这两位叛逃行主算是三百六十行中少见的一对夫妻。
两人但凡出现,必是在一起,从明初这两门行当出现起便一直化名为伞翁和琴婆在人间走动,以中国最传统的市井手艺为生,一直流传至今,而说起他们的由来,其实也有一个流传并不太广民间故事在其中。
古时的遮,谓伞也。补遮,即修补雨伞。
杜伞翁年轻时便是江南地带修伞骨伞架的工匠郎,那时他还未老,正是年少,虽因天生腿脚不便无法行走,却靠一手绝佳的修伞手艺名扬江南。
更因其生的不算难看,有几分飒爽的男儿气,所以不少沿街河畔招揽生意的窑姐儿一见他一瘸一拐地拎着一布兜伞骨出门做生意了,便会三五笑做一团再远远地娇声唤他一句俊伞郎。
那时江南地带多雨水,家家户户都常备一把雨伞。
杭州有油纸雨伞,最早油纸伞店可追溯到清乾隆三十四年董文远九房开设的伞店。当时杭州油纸中伞有渔船伞,文明伞,大红伞等较为居家适用的品种,也有姑娘们最喜欢的如竹骨绸伞这样宛若西湖烟雨中一道明媚风景的小姐伞。
而和如今不同的地方在于,过去人家家里的许多生活物件一旦有所损坏,家人们是不会马上丢弃,而是会寻特定的工匠来修整一番以作再用的。
如大家小姐们的雨伞大多雅致美观从少女时便留着,成年之后保不齐还要赠给自己的情郎,所以一旦坏了自然是心中不舍。
伞翁便是在那时遇到自己后来的妻子琴婆的,和伞翁的苦出身不同,琴婆原本是大家小姐出身,父亲更是丝绸商人,富甲一方。某天琴婆出门拜神遇上落雨伞坏了得见瘸了腿的伞翁,这才一见倾心,为她甘愿抛弃了自己富家小姐的身份,同他一道走遍天下。
伞翁因此自然是不敢亏待一点琴婆,但琴婆见他腿脚不便却还要每每冒雨出去替人修伞,心中难免铅华,所以平日闲在家中,琴婆便开始做些替人修补衣裳的活儿,以补贴家用。
那时的补衫女多是已经些成了婚的青中年女子,一般会摆一张板凳一个人坐在街边,随意挂个牌写上补衫或逢衣,接着就坐等生意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