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这户人家的生活过得还算不错。
除了介绍家常之外,三位员外还说起了北上时的所见所闻。
其中,有一条市井传言,无意间引起了齐誉的注意。
据那传言说,朝廷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潜在人才,特于今科开设武举考试,以求寻到能征善战的将帅之才。
什么?开设武举?
齐誉闻言咂了咂嘴,开始陷入了沉思之中。
说起武举考试,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气可谓甚大。
它的起源,还要追溯到盛唐时期的武则天时代,在此之后,这项考试时而废除时而复兴,风风雨雨了近千年。然而最终,却是依旧没能形成一套固定的章法。
就其流程上来说,武举的选拔大致和文举雷同,从低级到高级,从地方到京师,一级一级地过关斩将,最后会猎于天子亲持的终极大考。
若从其影响力来论,武举可比文举要逊色多了,区区莽夫之勇,哪有我孔孟的道德文章高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武举才常常不被重视,有一搭无一搭。
从唯才是举的角度上考量,武举选拔确是好事,然而,齐誉总觉得多多少少有些鸡肋感。
在这个火器逐渐盛行的年代,传统的大刀片子还有那么好使吗?
虽说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但,任你菜刀再利,也抵不过那枪子一枚。两者孰高孰低,用脚趾头都能想象得到。
可见,武举于时下确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有些可惜。
不过,反过来一想,齐誉又感觉变释然了。
万一,是说万一,民间真的存在像童延火那等高手,不选拔出来不就是埋没了吗?
嗯,也有道理。
总的来说,开设武举似有必要,又似没有必要,感觉颇为矛盾。
怀着这个矛盾,齐誉在回到省府衙门后的第一时间就找来了布政使庾海,与他当年讨论此事。
说来也真是巧了,人家庾大人刚好得到此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