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页

而初中一个班三四十个人,能升入高中的,可能也就一两个。

这时候的升学率,低得吓人,可一旦能升上去,还是非常好的出路。

她和周明愈是现代人,无法彻底代入这时候的思维,而且年纪大了也没法再去读书,自然不适合去学校里当学生。

但是莫应熠不一样。

从长远来看,一个小孩子能读书还是要读书,当然她和周明愈也会好好引导约束他,尽量避开那些雷区就好。

当然这时候读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时候读书人基本都是富裕家庭出来的,以前的地主、富农,至少也是中农,否则根本没有财力和空闲时间支撑读书。

毕竟读书是非常奢侈的。

上学不但要花学费,还要交各种杂费,准备纸笔书本费。

小学将近五块一年,初中就要七八块,高中十来块,对于一年到头攒不下十块钱的农民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根本支撑不起。

而因为贫穷,农民的教育观念就不强,也没有教育需求,所以上学的孩子很少。

家里人不支持读书,上学条件又非常恶劣。

有时候一个公社也就那么两三所小学,好的公社一所中学,有的公社没有就要和别的公社共用一所,而全县才一所高中。

在这样的条件下,有的孩子上小学就要走十几里路,中学二三十里,高中几十里甚至数百里路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