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他喜欢找老人问,找那种明显比较贫苦的老人。

说到粮食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很高兴,他们家里土地少, 收的税也少,玉米大豆轮种,产量都可以,足够一家人吃饱的。加上神庙提供牛和犁的租借服务,所以劳动轻松了很多。

今年还种上了土豆,听说也是神子带来的种子。他们很喜欢土豆,产量大不说,还很好吃。淀粉能做面包,干吃也很好吃。

老人最喜欢的还是村里的公共大石磨,只要交一点豆子就能用了,豆腐很好吃,他这种没牙齿的吃着也很好。

云泽又问这几年其他东西的物价如何,老人想了一会儿,说这两年过来的商人不带那种便宜的赖布和混着泥沙的盐了。他们带来了一些白净柔滑的好布还有雪白的盐,只是价格高,买不起,所以他家今年吃的盐就少了。

云泽也不知道应该感慨这些小商人贪心太过还是应该感慨他们没脑子。

成本价低廉的棉布和盐,如果不走薄利多销的路线,在底层人民中如何赚钱?

连续走过好几个村庄,情况都差不多。

农民对粮种的嗅觉最敏锐,已经种上了很多新的粮种,高产粮种加上税收,他们终于能吃饱肚子了。

一些好用的工具,如牛和曲辕犁的组合、驴和石磨的组合、独轮车,村里也有了,不过造价高,还是公用设施。库里人都用腻了,这边的人还稀罕呢。

对新棉布和新的盐,他们更是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