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直隶大建设(2)

就以水泥厂为起点,先行探索官办诸厂的经验,具体掌控的衙署,最好由卿家所在巡抚府直辖,或赈灾行署直辖。

等到时机成熟后,可以筹建起玻璃、冶炼、纺织等诸产业,尽力确保治下破产百姓,能分流到诸产业中,为日后谋改商税做准备。”

崇祯皇帝一边写着,一边思索着,在旁服侍的王承恩,则小心的研墨。

“除此之外,对筹建的直隶驰道,朕心中有个构想,待驰道全面竣工后,可叫进出驰道的群体,缴纳一定份额的过路费。

对于该笔收入,可用于驰道养护,扩建新的驰道,挪用其他领域建设……”

大明跟后世可不一样,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离开一地,前去一地,像底层的百姓群体,可能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出生地。

能辗转去往各地,不是达官贵胄,就是读书人,要么就是商贾群体,这些人,那可是不缺银子的。

大明筹建基础建设工程,虽说跟后世没法相比,但是所占比的开支,依旧是极为庞大的存在。

崇祯皇帝不可能一直自己掏银子,去推动这方面的建设,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形成相应的产业,演变成良性循环。

以基础建设为核心,开辟上下游产业,聚拢破产的百姓群体,培养相应的人才,继而带动更深层次的发展。

要做的事情很多,核心的经验摸索,还需卢象升他们去探索,去总结,崇祯皇帝所能做的,就是指明方向。

“王伴伴,将这份密旨派人送到卢卿那边。”

崇祯皇帝放下御笔,伸手对王承恩说道:“内帑银子可先行调拨,至于粮食,内厂可与直隶巡抚府进行对接。

倘若直隶驰道建设,真的要步入落实阶段,那对大明社稷的改变,是极有益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奴婢明白。”

王承恩当即作揖道。

大明的摸索发展,尚需时间来沉淀,不过就时下的趋势来看,崇祯皇帝心里很是欣慰,不说资本萌芽怎样,单单是产业萌芽,被他逐步孵化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