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到一个坚贞能干的,那么整个班底就是顽固如磐石,但如果遇到一个貌忠实奸的,那么整个机构就像是个跷跷板,一个不好随时可能倾塌。

而最糟糕的是,这二者会悄然变换。

就像是李斯在始皇帝手下是最优秀的辅臣,到了二世手中却成为奸佞一样,人的变化不过是一念之间。

朱元璋不相信一切当官的人,他只相信自己的血亲们,所以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他立刻动手砍除了这个传承了千余年的职业,然后将整个国家的压力都放在了皇帝身上。

君相合一的结果就是皇帝忙成了陀螺,成为了大明幸福指数最低的人,其工作量之大就连工作狂加上精力过人的洪武帝都吃不消,更别说后人了。

而且这还是礼仪、祭祀相对简单的建国初期。

这年头的官员大概都和当皇帝的有仇,总要想方设法地给皇帝增加负担。自从应天府增加了恶一个祭坛后,礼部的官员就开始将增加祭祀仪式作为了日常上奏内容,每隔几日就要申报一下。

以前,大明就祭祀一下天地日月和祖先,后来增加了三皇五帝和孔子,现在居然又要加各种神,这些人是真的不知道这些祭祀仪式有多复杂而且还要斋戒是吧?

为了表达虔诚,帝王在大祭之前都要斋戒茹素静心,像是春秋大祭,前后斋戒更是长达一月,多来几次一年到头就真的不要做事了。

不少五花八门的祭祀项目被朱标驳回了,但也的确存在一些难以拒绝的项目,加上还有为了显得庄严肃穆增加的各种形式工程,以及对仪仗队、大乐的各种繁复设计,可以想象这个王朝传承个几代之后,后人要面对怎样一个让人头疼却无法拒绝的日常。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明朝后期的君主既没有办法更改前人定下的规章,又实在不愿意去参加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祭祀以及礼仪活动,于是就派遣内侍或者亲信代为前去,将原本真心感谢和祈愿的活动变成了纯粹的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