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探头探脑的模样已经不能简单得用可疑两个字来形容了,引得守府衙内时不时投来警惕的眼神。如果不是这些人一身的外族服装,加上满脸游客风的小表情,估计衙内就要拿着铁尺上前盘问了。
别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各种造房、造楼狂魔的印象,其实总体来说先人们还是比较节约的,尤其是在开国初年大家手头都比较紧的时候。
若是遇到了朝代更替,一般后来的都是捡着前朝留下来的资源修修补补继续居住,只有房子实在破败不堪了才会直接拆毁重建。
所以,偶尔也会发生一些比较尴尬的情况,比如这儿以前是王府、皇宫,但现在只是一个办事处,住等级不符的房子一个不小心就小命不保,尤其是在眼中容不得沙子的朱皇帝手下讨生活,这点务必需要注意。
什么?地处偏远?偏远也不行,朱元璋洒满全国的儿子们了解一下?
虎父无犬子,老朱家的儿子们在驻扎在当地,除了承担驻守任务外也有监察百官的责任。虽然因为皇子不干涉当地的政务,可能在某些方面发现不了当地弊政,但住错房子这么大的事肯定是躲不过他们个个都是50的满格视力的。
其实,这种情况还不是最难处理的,最麻烦的是当你已经搬进去了,结果突然被丢过来一个藩王,人占据同一块地一起办公这才惨。
比如西安府就是如此。
所以,木白等人就惊奇府衙只占据了原太极宫保留良好的宫殿的一小格,后面全都被封住另外改门当做秦王府的情况。
……不过宗室和官员毗邻而居,你们都不觉得尴尬不自在的吗?这两个是天然的对立方来着。
当然尴尬,西安府知府很想搬家,奈何秦王在抵达西安就藩后就大兴土木,各种改造改建,屡次得了朱元璋的批评不改,最后招来洪武帝的斥责才停手。
秦王是太平了,但西安府却被顶在了杠头上。
他们也想搬家啊,但是搬家就得造房子,就得发民役,西安府本身劳动力就有限,之前已经被秦王征调过了,短时间内他们肯定是不能再发民役,起码得让老百姓歇息个两三年才行。
不发民役不造房子自然就只能这么委委屈屈地憋着啦。不说他们,隔壁秦王看着他们占用了自己府衙一块地方也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时不时就溜达过来唉声叹气,搞得西安府知府心情很差,下头的员工们也很暴躁。
不过这两天西安府知府心情肉眼可见地转好,因为太子要来啦!
别误会,知府没有拍马屁的意思,但太子作为一手将弟弟们拉扯大的长兄,所有的弟弟都很服他。
对于难搞头铁的秦王来说,某种程度上太子的话比老父亲的话都要有用。
到时候等太子来了肯定要问询当地政务,他就小小地提一下,太子肯定能明白他的意思,嘿嘿。
不过,知府的意愿只达成了一半。三日后,太子抵达西安府后,许是因为太子要赶着回应天府过年的缘故,也有可能是在前几站遇到了什么意料之外的问题,这次来西安府听他汇报的太子殿下颇有些神情不属的味道。
“抱歉,孤可能是有些疲累,烦劳你再说一遍。”朱标太子今年尚且不到三十,继承了父母优点的他眉目俊秀,面上更是时常带笑,谈吐风雅,举止间进退有度,单看长相恐怕会有人将其误认为是一介文弱书生。
若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位自幼得名师教导,年少时便辅助父亲治国理政的大明太子生于乱世,长于军营,十来岁时便帮着母亲一同守过城、做过后勤工作。
稍大一些后,他在辅臣的引导下以稚龄之身承担了父亲不在时后方大部分的军事政务,在朱元璋最艰苦的岁月里,他都将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维持住了前线的巨额开支。
正是因为他的优秀,朱元璋在自立为王的当天便将他封为吴国太子,此后更是让他登上大明太子之位,从始至终,无论文武勋贵都无一人有异议。
这些特殊经历令朱标看起来就比之同龄人沉稳许多,不过别看朱标看着仁善斯文,其实他满身的腱子肉还真不比别人少。尤其他还是兄长,还要为一个个冒头的小萝卜头做出表率。
是的,即便已经这么忙碌了,他还不忘紧抓弟弟们的教育,朱元璋的几个稍大些的孩子无论文武都是朱标帮着开蒙的。
朱标虽然很少上场厮杀,但他亦是师从名家,弓马角斗一样不差,他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骄傲,是弟弟们信赖尊重的兄长,也是群臣无论文武都敬仰并且期待的存在。
只除了一点,在先太子妃过世之后,这位太子殿下迟迟不愿意立继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