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基建优势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581 字 7个月前

“继续扩大优势,研究更高端技术?”

“不是。是修路,把大部分道路修的堪比驰道。马车在上面可以纵马驰骋,根本不需要小心翼翼。为了维持路面,臣从地方财政里出资,雇佣百姓专门负责巡视道路,如果有坑洼、破碎,第一时间修复。”

“仅河间府修路还不够,我们河间府出资给其他地区修路,但道路的经营、收费权由我们河间府所有。”

“从修完路后,我们河间府的工业进一步便利,大量工坊、各行各业都兴盛起来。”

“而河间府完成了整合,几乎所有的门类都能在这里找到,几乎所有的需求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如果要研发生产一种新器械,那在河间府一定是最方便的。”

这一点还真是让赵桓大出所料,他见过河北的路面,非常平整。

他还以为是灾后重建时,工部给他们修的。

没想到是地方财政出资。

而这一点必须要感谢转运使司的改革。

在之前,地方财政税赋都要交给中央,年年有大量财富浪费在了转运物资上。

所以赵桓改革转运使司,允许地方的财政税赋留下一半。

但比例一样,数字却可以有天地之别。

小农经济体制下,为什么各地的道路交通不便?

甚至有些县主道就是一条蜿蜒小路,有些山区丘陵地带干脆就是一条小山道。

这种道路环境让商人怎么来经商?靠商人把货物背过去吗?

能有个背着扁担的卖货郎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农村里的物资总是很匮乏,连个家具都没有多少。要买口锅,买双鞋,都要算来算去。

造成这些的原因就是小农经济能提供的税赋有县,当地县衙就算想搞基础建设也没有钱。

所以有些王朝干脆征发徭役,进行每年一个月的劳作。这种徭役就是给家乡的县城修路铺桥。

但只要征发徭役,就是给普通农户家庭增添额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