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剩下八副图都是描绘车辆各个部分的详细构图,风帆可以调整方向,车轴用齿轮链接。
最关键的是,在车子的最后方,还有个巨大的水桶,链接着后轮的驱动轴承。
大概这位教授也模糊地认识到能量守恒,水流不能源源不断地循环,从高处落下不可能沿着管道再返回高点,所以他又在轴承之旁加了一个战舰上的踏板,通过脚踩踏板将水再送回最高点。
范思忠赞道:“这位教授真是个天才,有水流冲击,脚踏之力可以省半。或许真的能无骡马而车架自行。”
赵桓莞尔一笑,这个设计其实没有什么先进之处,基本上可以看作一个缝合怪,把大宋如今有地技术都拼凑到了一起。
说他能跑起来,赵桓是相信地。但说他有什么实际作用,那简直是在开玩笑!
但这其中所展现地设计理念,令赵桓非常在意。
至少这个教授清楚的认识到,除了骡马牵引,用推力也能驱动车架向前。
而且他采用的力学布局也十分合理,利用推力去推动后轮轴承,从而带动整个车轴转动。
讲道理,最初的汽车也就是这种理论构造。
只是汽车用的是蒸汽产生的推力去带动后轮转动。其原理跟马车一样,也是通过后轮转动带着马车前行。
所以想造出蒸汽车有什么特别难的科技吗?
并没有!
大宋的学者们虽然不懂得蒸汽的原理,但他们只要知道蒸汽能够产生动力,那把蒸汽利用起来那完全是手到擒来。
毕竟中原的整体思维体系,最擅长的就是这方面的实际运用。通过观察局部的物理现象,可以轻松制造出技艺超高的实用发明,领先西方数百上千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