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原之战的战败,朝廷远程微操必然要背大部分责任。但两河战区,近百万禁军打的跟狗屎一样,也是不争的事实。
李纲作为名义上的两河宣抚使,无论如何都得背这口黑锅。
赵桓问道:“时过境迁,如今朝廷已发现,卿当初才是金玉良言,打算为卿平反。卿可有意重用本名?”
“臣谢过陛下,但既然臣当初肯上书弹劾,便心无悔意。臣无悔于更名李彦仙。”
“善。卿着实可谓我大宋国之干城。卿军略眼光,历经两次大战朝廷有目共睹。所以朕将卿擢升为神武左军都指挥使,欲令卿真正负责一方战事。”
所谓明君,最重要的就是把人才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李彦仙已经两次精准的判断出了战事走向,可惜人言轻微, 不能左右局势。
赵桓只要有魄力将其破格提拔, 给其大量权柄,必然能左右大局。
因此赵桓说道:“如今朝廷最关切的方向就在陕西,不出意外卿会负责陕西战事。卿出身于陕西,对陕西情形可有何见解?”
李彦仙知道这是官家对自己的考验,立即振作精神,对赵桓说道:“官家,臣以为欲图陕西,必先稳定洛阳。”
“洛阳?”赵桓略微惊讶,怎么谈到西京。
李彦仙立即解释道:“当初陕西宣抚使范使相二十万步骑出潼关,一战而溃。完颜娄室并未来得及追杀,便撤军返回东京。潼关、洛阳之间溃兵难以计数。”
“臣闻洛阳名将翟兴便聚溃兵、击群盗与金人相据。若能与之联合,可得胜兵数万。向西可恢复陕西,向北可拒河东群盗与金人铁骑。如此可保证陕西与朝廷之间联络通畅。”
赵桓眉头微蹙,李彦仙的分析并非不好,而是太好了,好的不可思议。
他对局势的掌控,明显超出了他一个外将能够了解的范畴。
他甚至连朝廷没有兵员的情况都有所了解,自己就给自己找好了征兵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