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3年8月13日,香江(今澳洲罗克汉普顿市)。
一艘隶属于汉洲第一运输商社旗下的三桅大帆船驶入了香江港码头,几名汉洲土著在港务人员的驱使下,立即将水手抛来的缆绳紧紧地系在码头泊位上。
“这船上都拉的什么货物?”一名码头书吏抬头看了看停靠的三桅帆船,拿出一本入港登记簿递给了面前的水手长。
“除了一些棉布和大量的采煤工具外,全都是土人苦力。”那名水手长接过登记簿,笑着应道:“足足拉了五百二十名爪哇土人和戈瓦人。……不过,这个时候,能囫囵站起来的恐怕就不超过五百人了。”
“狗日的,你们当运牲口呀!”那名码头书吏啐了一口,“你们这艘船,满载量最多不超过七百吨吧,而且还是货船,能装四百人都已经很多了。你们可好,竟然装了五百人!那路途上,还不得死一堆人呀!”
“本来从广宁出发时,船上也就只装了三百来人。”那名水手长苦笑着说道:“可途径保安(印尼今帝汶岛古邦市)时,遇到南洋商社的商船,拉了两百多戈瓦人。他们瞧着我们船上还有一点舱位,便一股脑地将人都塞了过来。说是你们香江煤矿需要的大量苦力,让我们顺带拉过来。”
“香江煤矿是需要大量的苦力,但不是一个个都闷死在船上的死人呀!……狗日的,都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去弄几辆板车,将那些尸体拖走!”
此时,那艘三桅帆船已经开始“卸货”,一个个干瘦的土人,神情委顿地互相搀扶着,从船上陆续下来。时不时地还看到船上的水手驱使着土人将一具具尸体,从船舱底部拖出来,然后随意地丢弃在码头边上。
一名码头官员见状,气急败坏地朝附近几个汉洲土著大声吼道。这些该死的水手,就不知道在进入香江(今澳洲菲茨罗伊河)之前,提前检查一下船上的“货物”,把这些“死物”先抛入大海!现在可倒好,给你都弄到码头上了。万一有个什么传染疫病,香江附近两万余人,都要跟着倒霉。
自从二十年前,香江发现巨量煤矿后,工部和云阳府便着手开始进行大规模地开发和采掘。如今,这处煤矿已经成为汉洲本土境内最大的煤炭供应基地。
相应的,该地围绕香江煤矿,陆续建起了系列煤化工产业,焦煤场、干馏场、煤焦油提炼场、煤沥青场、煤球制作场等二十余家重工企业。
焦煤场,可以为国内几家钢铁厂提供源源不断的焦炭;煤焦油提炼场,可以从煤炭干馏当中稳定的提取煤焦油,能合成十几种染料,用于棉纺织行业;煤焦油加工过程中,经过蒸馏去除液体馏分以后的残余物就是煤沥青,沥青辅以碎石和矿渣,是最佳的铺路材料,较水泥路面更加平稳和柔性;而煤球制作场,则为国内的众多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燃料和取暖物资。
因为此地聚集了大量煤化工企业,因而对煤炭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这就使得香江煤矿对采掘苦力的需求也是极为迫切。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消耗,云阳府周边及内陆数百公里的汉洲土著几乎都已填充在煤矿当中。但是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仍旧迫使香江煤矿不断地继续扩大产能,所需的人力仿佛也是永无止境。
在这个时期,采煤的通常方法是用镐、撬杆以及炸药爆破。采掘工在靠近地面煤层下凿一个1米深左右的凹槽,然后使用镐、撬杆或铁棍将煤打碎。对于较硬的煤,则用一把手工操作的旋转式钻机钻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孔洞,往里面填入一定量松散的黑色火药,进行小规模的爆破。
人力挖煤是一项极其艰辛而又缓慢的工作,汉洲本土的数座煤矿曾试图想开发一些机械操作的模式,来取代这种既耗费人力,效率又极其低下的人工采掘工作,但二十多年过去了,仍旧没有一座煤矿是完全机械化的,继续依靠无数苦力进行人工采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