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明境内所有势力都以为明清之间的战争,在7月的时候会暂告一段落,双方将依长江为界,维持一种南北割据的局面。因为,夏日的到来,大量八旗军兵因不耐暑热,导致军中疫病横行。多铎遂请示北京后,率八旗主力北返,停驻于河北沧州、保定一线,准备待秋冬时节,另行大兵攻伐据岳州、荆州、常德一带的李自成大顺军。
然而,9月15日,驻镇江的广昌伯刘良佐突然袭击镇江水师,俘镇江总兵郑鸿逵,引对岸清军迅速过江。清军主帅勒克德浑领满洲八旗正白旗、镶红旗及八旗汉军等几部五千余甲兵,督李成栋、张天福、张天禄、李栖凤等数万大军进占镇江。
按道理说,刘良佐深受皇恩,加之依长江防线,本不应该轻易投降清军。但是,九月初刚刚被任命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的洪承畴到了扬州,随同他一起到来的除了众多随从幕僚和大量空白诰身外,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山西宁武关副将、三等参领刘良臣。
之所以说这个刘良臣是一位特殊的人物,盖因他的兄长乃是大明广昌伯刘良佐!
刘良臣,原大明辽阳游击,隶属祖大寿,守大凌河。崇祯四年(1631年),大凌河之战兵败未守臣节,随祖大寿叛明降清。崇祯七年(1634年),授三等轻车都尉,隶汉军镶黄旗。去年跟随清军入关,授三等参领。今年二月随阿济格攻掠山西北部,授宁武关副将。
洪承畴将刘良臣特意从宁武关招来,本打算试一试,看能否将刘良佐招降,并未抱多大的期望,同时还准备利用此事,实施一系列反间计,在南京弘光朝廷内部制造一些谣言。却未料到,刘良臣只是过江与兄长一会,居然很快就说服了刘良佐投降。
刘良佐之所以这么干脆地投降,主要是数月前,他曾找人上书弘光,要求给他进爵。高杰身死,刘泽清败逃,如今弘光倚为支柱的仅为黄得功和他刘良佐了。问题是,黄得功早先因拥立福王就被封为靖南侯,爵位上就压了其他江北三镇一头。后来到太平驻守,专门办理剿贼的事务,立下些许功劳后,在南京弘光朝廷评定功绩,又加封他为左柱国,进爵为靖国公。
而刘良佐却一直都是一个小小的伯爷,这如何让他心中不生嫉恨。但遣人上书弘光要求加封为公爵,却被朝中诸多言官所止,说他无大功,且常纵兵劫掠四野,还要弹劾他带兵不严的罪名。若不是马士英极力扣下言官弹劾条陈,并发文宽慰刘良佐,当时,他就恨不得带兵冲入南京城,将那些嘴炮的言官碎尸万段。
再后来,他找人上书替他请封国公的事被黄得功知悉,便嘲笑他花马刘(因刘常骑一匹杂色马遂称花马刘)粗鄙无赖,竟然无功而讨爵,贻笑大方。待哪天见到他,定然打出全套国公仪仗,让其好生来参拜行礼,学学公爷的威仪是如何的。
刘良佐闻之,更是恼羞成怒,心中遂生怨念,引以为耻。
所以,当自己的兄弟刘良臣潜入镇江,向他游说纳降于大清时,当时,他便有些犹豫了。后来,洪承畴承诺,若是投了大清,刘良佐可封国公,而且是不低于不入八分镇国公(清朝第七等爵)之阶。
刘良佐得到洪承畴允诺后,当下不再犹豫,于9月15日,带兵分别袭杀镇江城明军其他部伍和镇江水师大营。因为驻守镇江两月有余,在斩杀数名不愿降清的官员和将领后,轻松占据镇江,而且还意外的俘获了在城里红怡院中留宿的镇江总兵郑鸿逵。
在攻击镇江水师大营时,因城中率先乱起,使得水师有所惊觉,大部水师官兵驾船逃出水寨,直奔长江下游而去。随后,刘良佐立即接应长江北岸的清军过江。
过江之后,清军主帅勒克德浑以八旗主力人数较少,降军太多,恐难以克复南京为由,想据守镇江,先保有这处长江南岸立足点,待北京八旗主力再次南下后,才考虑攻打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