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页

……

一切进展都很顺利,最终闭关冲刺了个把月之后,顾骜终于在八月初,从产线上看到了第一批批量试流的成品。

因为秀州开发区这边一切都是另起炉灶,一张白纸开始的,所以没有历史包袱。截止到1990年为止,都只有一些跟日本人合作的技术研发人员,没有工厂化管理团队。

所以如今海纳百川一样招揽来的贤才,也颇有发挥空间,只要短期表现好,就可以得到提拔。

这给了大家极大的干劲。

比如顾骜2月份的时候见过的那俩技术男,王东和王富。

前者下海之前,能在京城电子管厂做到中高层,还多次帮厂子度过困境、被原先的厂长信任,可见是个有点本事底子的。历史上他能改制boe成功,说明执行力也不差。

后者能去特区自建byd,也不是易于之辈。

这俩人到了顾骜这儿,短短半年的拼杀努力、加班钻研,就已经暂露头角,被提拔到了部门总监的级别,有了偶尔向顾骜汇报工作的资格(顾骜的是合资企业,所以职位名称都比较洋气,同期内资企业都还在叫科长什么的)

给顾骜展示样品的时候,王东满是与有荣焉:“老板,这是我们这半年最新自力更生努力的成果,13英寸16比9宽屏,换算过来也就是288乘162厘米。年初的时候,日本人撤走后续专家的时候,我们也才做到252乘144。咱有了底子,不靠日本人也能继续精进。”

屏幕本身,足以让顾骜满意。尺寸很不错,目测也没有看到任何坏点,背光管做工也很匀称,整个屏幕看上去亮度完全一致。(这一点在后世很容易做到,但是在1991年也是高难度的,当时的早期液晶屏很容易全屏亮度不匀,这是扩散板和导光板材料的问题)

历史上ib公司1992年下半年推出的首款thkad笔记本,用的是102英寸屏,不过是5比4的长宽比,也就是20厘米乘16厘米。

顾骜手头这个,比ib的只高了02厘米,但横向宽了足足88厘米,也算是这个时代同期工艺的极限了。

未来的ws电脑有了宽屏可以用之后,机体结构设计就要方便简洁很多,不用搞ib那种折叠式键盘的繁复操作了。

顾骜更关心的是良品率:“你们强行把这个尺寸推上来,良品率应该下降了吧?”

面对这个问题,王东略微有些引以为耻:“如您所见,确实有所下降,但我们有信心在几个月之内把环境进一步调试好——年初的时候,日本人把当时最新的252乘144的工艺交给我们落地调试的时候,不良率是19,基本上做五块就有一块是带坏点要报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