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页

这个联盟里面,ib负责提供基于早期risc架构与is架构升级而来的精简指令集,外加一些整机集成方面的优化科技;摩托罗拉负责设计基于这个指令集架构的cu芯片实体;而苹果公司负责最终整机的设计。

举个不太恰当但通俗易懂的例子类比,那就好比后世智能手机时代,高通提供核心芯片,ar负责指令集架构,而苹果公司负责手机的整机研发。(这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实际上职权有些交叉)

2007年智能手机界的苹果,就相当于1991年ower c时的苹果;ar公司则相当于91年的ib;而高通则相当于91年的摩托罗拉。

然而按照历史的轨迹,这个铁三角的合作,最后还是苹果公司得到的好处最多。

苹果公司先推出了普通台式机版本的ower c整机,一开始前两年销量还可以,比麦金塔i代和ii代市场占有率还高了一些。

但是在微软的95系统即将出现时,ower c的台式机就开始溃败了。

原因也很好理解,就如顾骜跟米娜说的微软带来的组装机的冲击风险。

可是,苹果公司在ower c台式机推出后短短一年内,就拿出了笔记本电脑的版本,也就是ower book。

这个系列后来成了苹果转向笔记本业务,并且始终保持住了公司产品和技术延续性,扛过整个s时代的命门。

因为笔记本追求的是轻薄便携,没那么多冗余空间给你浪费,组装机兼容机是很难玩的。也正是笔记本时代的经验,让苹果后来注意到了往手机方向发展。

因为手机同样是一个被外观和体积卡得很死的产物,消费者,尤其是女人消费者,是不会为了“同样配置跑分能便宜一两千块钱”,而去买一个傻大厚黑的丑逼的。

安卓时代,谷歌不是没想过“重演一遍c时代微软消灭苹果的历史”,所以谷歌一度想过弄“安卓手机的兼容机”。

这个计划听起来很美,谷歌试图做出一个体积上有冗余的整机机壳,这个机壳就是一块主板加一个塑料壳,提供各种插口,就像c组装电脑的主板给你提供cu、显卡、内存和硬盘的插槽,当然手机的话还要多一些诸如摄像头的插槽。

然后市面上的配件供应商都直接面向消费者卖芯片、内存、电池、摄像头,消费者买齐一套配件后直接往兼容机壳里插,就形成一台手机了。

可惜这个计划,在2010年代早期,就被谷歌风风火火推出,一直到2010年代末也没人捧场。只能说谷歌的程序员解决世界的思维,低估了女人对颜控的执着。

顾骜也不喜欢颜狗,但他是一个多思维角度的人,不会纯执着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