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令何不引为注解,令大道造化得以适合人间,若能如此,日后必广为流传,为世人奉作经典。”

尹喜闻言,忙问道:“不知若引为注解,当何以根由,何以命名?”

老子道:“当以坟索、三易为根由。此典用教以入世之道,可称作《德经》。”

尹喜顿时大喜,忽然又仿佛想起了什么一样,道:“求圣人能够再住数日,再讲得清楚一些!”

老子轻轻地叹了口气,道:“大音希声,此间事已了,老夫,也该离去了。苏童儿,走罢!”

“是。”苏寻回应,随即看向尹喜,道:“关尹子,勿要过于失落。总有一日,我等还有再见之日的。”

眼见如此,尹喜眼中虽浮现出了失望之色,但是听到了苏寻的话,又转而浮现出了几分期盼。

于是,也便不再纠缠,站起身来,强笑道:“既如此,喜便恭送圣人与苏子,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再见!”

说完之后,尹喜便引众人出关。在路上,他的目光一直放在老子身上,满是依依不舍。

老子倒着骑上青牛,当先出关,苏寻这一次则是跟在身后。

临出关之时,苏寻心中有所动,忽然向尹喜拱手行礼道:“关尹子,你身负开宗立派,传承这《道德经》的重任,日后必然名动天下,弟子无数。苏寻代替周室天下的黔首,谢过关尹子了。”

尹喜连忙回礼,心念转动,便也意会到了苏寻言语中的含义,目光深意地说道:“请苏子放心,尹喜省得。”

苏寻点了点头,转过身去,跟上了老子。

“尹喜,恭送圣人,恭送苏子!”

尹喜在身后大喊。

与此同时,函谷关的众将领与诸多黔首也一同拜倒在地:“恭送圣人,恭送苏子,恭送青牛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