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什么吸附什么催化,什么特定条件的转换和建模的规则。

他们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第一次只能看着沈明洲和谢老师交谈的背影,怀疑自己是不是学漏了什么高中知识。

杜校长跟他们一样困惑,可偏偏王局长不说话,所有人都只能陪着沈明洲,等一个未知数字。

设备快速运转,屏幕上程序终于跑出结果。

就在进度快要拉满的瞬间,沈明洲的神经绷紧,整个人都紧张起来,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

60.12%

沈明洲露出浅淡的笑意,绷紧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

他转身正打算将数据告诉欧阳,通知搭档准备更新实验报告,就发现身后站了无数人。

沈明洲视线划过熟悉的老师们,困惑的问:“老师,出什么事了吗?”

许方见沈明洲一无所知,心里升起得意,却故作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叹道:“沈明洲,你闯大祸了!居然还有心情关心什么数据。”

在场的教师们面色讪讪。

他们为了沈明洲急得愁眉苦脸,这孩子,竟什么都不知道。

呆愣在屏幕前,反复看了无数次结果的谢老师,听了这句话,突然道:“你不懂!”

他摘下眼镜压抑不住笑,看许方的眼神微眯,神情喜悦,“这个数据才是最值得关心的大事!”

第15章

一句话,让周围的教师们心情微妙。

这紧急开会讨论舆论舆情的大事呢,怎么这个谢老师突然转了风向。

可是谢老师擦着眼镜,重新带上,又看了看测试结果,说道:“日本光房技术发布在2013年,号称理论技术实现太阳能转换率60%。五年后,英国漏斗太阳能技术公开,实验测试转换率也是60%。直到现在,我们都在追赶别人的路上,但是实验数据峰值始终卡在45.3%,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他笑了笑,满脸欣慰,“我研究了太阳能三十多年,去了全国大大小小实验室,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国内出现60.12%的光电转换率!”

“三十年?”沈明洲原以为这是学校退休老教师,听了他的话,不禁出声问道,“您是研究太阳能的?”

“对。”谢老师点点头,“我是澄明工程大学的谢春应,专门研究太阳能。来之前,我还怀疑新闻报道胡乱报道,亲眼见了才发现,是他们报道太少。”

“如果你的理论模型能够顺利应用,什么六千万,你能为国家节省上万亿的成本!”

上万亿?

原本因为生活报写的千万身价,腹诽小报信口雌黄的教职工,顿时一片哗然。

他们对谢春应的名字不熟悉,但十分清楚澄明工程大学。

国内一流工科院校,汇聚了国家级研究所、实验室,年年出震撼全国的研发成果,自己班上的学生以澄明工程大学为奋斗目标,老师们都要欣慰到落泪的那种。

这位澄明工程大学出来的谢老师,敢随口说高中生捣鼓的实验价值万亿?

这什么专家?!

就在大家惊疑不定的时候,沉默许久的沈明洲开了口,“我这只是实验理论上的太阳转换技术,一切标准建立在符合实验条件下的运算才能得到60.12%的结果,跟实践应用有很大的差距。”

“谢教授,您研究的追导技术哪怕现在只有45.3%的转换率,随着后续新材料的发展,这项技术的转换率将出现飞跃式突破。这是真正能够投入实践,进行普及的太阳能研究成果。”

谢春应诧异的盯着沈明洲,“小同学,你知道我研究的追导技术?”

“我读过您的论文。”沈明洲做太阳能实验,几乎读遍了国内外所有公开论文。

不仅如此,他可以十分笃定的断言,“您的技术唯一瓶颈在于硬件配置,追导技术转换率越高,设备性能必须更优秀,以至于成本高昂。但是,高成本不是追导技术的缺点,是硬件设备的缺点。”